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 各地要闻>正文

《中国玉石雕刻青年艺术家》周杨旭

时间:2019-10-29 10:53:56    来源:E苑杂谈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将中华民族玉石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向中国人学习——专访中国玉石雕刻青年艺术家周杨旭


  中国被称为“玉石之国”。博大精深的中国玉石文化在进入文明社会的数千年里,映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折射出古代中国劳动人民让人叹为观止的智慧结晶和伟大的创新精神,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源远流长,是东方文明的象征。玉石雕刻作为一门技艺深厚的传承雕刻工艺,便是植根于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沃土之中,历经萌芽、发展等不同阶段,形成了如今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中国技艺,而玉雕匠人就是玉雕艺术中最重要的技艺传承者。为此,笔者专访了中国玉石雕刻青年艺术家——周杨旭。

  出生于中国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三角洲,安徽淮南的周杨旭,深受淮河文化的影响和淮河书风的滋养,从小就非常喜欢字画,因为父亲喜欢写毛笔字,那时的字画上都要盖章,年幼的他就开始创作起了自己的第一件“玉雕作品”印章。随着制作过程的深入,周杨旭对玉石雕刻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但玉雕的创作过程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于是,他就开始了系统的学习美术。幸运的是,周旭杨的父母非常开明,很支持他对艺术的追求,他的爷爷是一位银匠,所以他的学习过程也很轻松,有时候遇到瓶颈,家人也都会给予他很

  多建议和帮助。

  回忆起自己的漫漫玉雕路,周旭杨说:坚持和热爱是最重要的。因为玉雕这一行的淘汰率太高了。对于所有学玉雕的人来说,虽然学习有规律,但是没有捷径可走,从学习到会做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因此必须要坚持,只有付出了才有可能有收获。而要想达到高超的技艺水平,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正因如此,这个行业里也有很多人中途放弃,而我坚持到现在,对玉雕的热爱就是我走下去的,动力,做玉雕需要不断地追求和探索,需要一颗执着的心。

  雕刻的过程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乏善可陈的,但周旭杨则不然,他认为雕刻很有趣,他把玉石雕刻的过程比作谈恋爱。“其实玉石的雕刻过程不长,我觉得时间最长的是花在相料,也就是设计阶段。因为我拿到一块玉石,需要去花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它,看透它每一寸肌理,颜色的分布,我认为每一块玉石都有独特的一面,要想让它发挥出最出彩的一面,首先就是要‘了解’它。和它深度的‘对话’,然后才能开始创作,如果有一分的不了解,就可能在接下来制作的过程带来麻烦。谈恋爱也是一样,你需要先了解对方,发掘对方身上的美,然后看她打扮成最美的样子展现在你面前陪你走向婚姻的舞台。”

  玉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承了数千年,当笔者问到周旭杨对于中国玉石雕刻这种传统艺术的理解时,周旭杨表示,传统文化是对古文化的一种提纯,然后不断地传承。最终有了大家公认的传统文化。而传统艺术,是将传统文化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传统艺术,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所以他认为具有传统文化内核的艺术才能称之为传统艺术,传统文化内核只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古人将自己的向往融入传统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怀,对于他而言就是追求理想,因为他想开辟出新的传统艺术,将玉文化带进新时代。他认为真正的

  艺术是作者思想的觉悟,只有将技法灵活掌握后才能将思想融入创作。

  对于周旭杨来说,他相对更喜欢清朝的玉雕艺术文化。他认为,玉文化到了清朝就进入了一个成熟期,例如玉雕匠人将龙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解,三爪只能用在各级官员,四爪只有藩王亲王才能穿着,五爪只有皇帝专用,其次每只爪子的动态也有不同含义,蹬,挠,抓,踹。每一种动作也有其专属的寓意。蹬:一步登天,挠:百折不挠。抓:把握时机,踹:排除万难。所以周旭杨在创作的过程中就会将这些传统的元素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同时,因为古人把玉看作很神圣的礼器,其次玉必有工,工必有意,意必吉祥。所以他的作品寓意都是以吉祥的寓意来创作。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走的路多了,去过的地方多了,阅历自然也丰富,每个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都会给人或多或少的影响。对于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玉雕来说,亦是如此。周旭杨走过很多玉雕城市。,发现,除了云南,其它地方对于玉雕的创作都很闭塞,例如苏扬地区中国,工艺代表的城市,对于玉雕的交流就很少,所以他在云南加入了云南省创意文化协会,经常和里面的会员在一起做玉雕方面的学习交流,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和提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就是对人情操的陶冶,玉文化只是其中一种。周旭杨希望公众通过他的作品,愿意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将我们自己民族的东西发扬光大。让世界像我们中国人学习。

  附:周旭杨个人简介

  2009年,拜入云南省玉雕大师项京老师门下学习玉雕;获滇西派玉雕大师、“云南玉雕师”、“瑞丽巧雕师”、“,工艺美术师”等称号。

  2011年,获瑞丽市巧雕师称号。

  2014年,在昆明组建精銮阁玉雕团队。

  2015年,加入云南省创意文化协会,并获得云南省玉雕师称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