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之前,苏宁云商发布了自己的三季报,财报显示,1-9 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318.82 亿元,同比增长 26.98%,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481.36 亿元,同比增长 36.95%。值得一提的是,这已经是苏宁云商自2016年四季度以来连续第四个季度实现盈利。
苏宁宣告“王者归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BAT为代表的一批互联网企业,是推动中国互联网比肩世界的中坚力量。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宁作为一家传统零售商,其实是有过落寞的,并未引起过度关注。
但是,最近几年来,尤其是最近这两年,苏宁一方面开始彰显自己持续盈利的能力;另一方面,它也在宣告自己的“王者归来”:事实证明,苏宁熬过转型的阵痛期之后,全面铺开的O2O模式已经获得了实质性的成功,公司也由此实现了“量变到质变”的转变。
其实,早在2015年,在“互联网+”的大潮中,张近东就提出,未来十年,随着苏宁、万达这样的传统企业的加入,互联网技术嫁接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时代,一定会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新型互联网企业。现在看来,张近东所提的十年有些太遥远了,因为今天的苏宁,实际上已经是一家优秀的新型互联网企业,能够与BAT并肩代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蓬勃生长。
不过,相比普通人乐于讨论苏宁是不是可以取代BAT的中某一个,业内更为关心的是苏宁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让自己的业绩和发展势头都超出外界预期,更直白地说,就是在整个中国经济都在谈论如何转型升级时,苏宁是如何实现成功转型的,其转型经验又能为同行乃至其他比如制造业,提供怎样的帮助。
这样的探讨,发生在苏宁三季报刚刚发布之时,或许正是时候。
易被忽略的匠心与坚守
众所周知,目前苏宁同时在线上和线下拥有完善布局,它即是一个网络商城,同时也是一个实体商城,而后者“实体”两字,曾一度被人忽视。可是,正是这两个字,让苏宁能够不同于其他电商,实现高速增长。
在国泰君安最近为苏宁云商出具的研报中,就认为“苏宁从线上到线下正经历互联网零售的深刻变化,线下门店布局和物流潜力是与纯电商企业显著不同的阿尔法优势。”如果加上最近的一个趋势变化,这句话就更好理解,那就是包括天猫等电商巨头在内,越来越多的电商正在重返线下,在线下的入口的争夺上不亦乐乎。
显然,苏宁在这一方面优势巨大。苏宁完善的线下布局,可以说是区别于其他同类企业的核心优势,围绕“大店更大,小店更专”,苏宁将其线下业务从最初的单一电器专卖逐步转型为云店、小店、服务站等致力于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的多业态模式。
而且,在其他电商抢食线下的同时,苏宁并未故步自封,相反,他们非常懂得“强者恒强”的道理。根据三季报,我们会发现,苏宁线下重回净开店阶段,云店、常规店、红孩子等合计净新开32家,总门店数达到1521家,同店增长3.59%;云店数达272家,占线下门店比重提升至18%。公司盈利能力(毛利率-三项费用率)2017前三季度达0.41%,同比大幅提高0.96%,盈利拐点再获验证。更值得一提的是,苏宁2018年的开店计划早已对外公布,比起前几年的低调潜行,这次显然底气十足:总目标是开5000家店。
(图:徐州苏宁广场)
当然,线下除了开店,还有一个重要环节——物流。需要分享一件往事:1999年,在电商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张近东就去中关村考察了一星期,最后在电商和连锁之间,他还是选择了连锁。被问及原因,张近东表示一个是硬件的限制,另一个就是苏宁当时还没有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东西卖出去后怎么高质量的送到用户手中这一核心问题无法解决。
也是从那时候起,张近东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网络。如今,18年过去,苏宁物流也完成了自己的“成年礼”。根据三季报,苏宁在自有物流储备丰富的基础上,整合天天快递后,明显提升了物流能力。截至2017 年9 月末,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总面积628 万平方米,拥有快递网点近2万个,公司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52 个地级城市、2810 个区县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苏宁还在持续推进天天快递的整合,10月28日,天天快递总部从杭州整体搬迁至南京苏宁总部园区。与此同时,苏宁物流的差异化服务能力正在形成,“有温度”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其推出的“准时达”、急速达、“半日达”、“次日达”、“送装一体”等一系列产品,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智慧零售”如何“谋势”
不过,如果只是深耕以前的那“一亩三分地”,苏宁可能还只是一家传统零售企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的苏宁,还在于公司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积极拥抱互联网。当然,这种心态并非一家独有,可是在这种心态之下的企业协同效应,就值得行业内外关注了。
苏宁协同效应首屈一指的自然是线上线下的深入融合。在苏宁的三季报中,我们可以轻易看到苏宁在线上的优秀表现:三季度单季活跃用户量同比83.2%,单季度收入(含税)同比增长72.93%,线上呈现加速态势;三季度苏宁易购APP日均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83.2%,移动端占比为86.63%……
这是一连串让人眼花缭乱的增长,不过看懂数字并不是关键,明白这些数字从何而来才值得关注。而苏宁的一个动作,可能会提供一些思路——公司正在全力打通金融、体育、零售等会员系统。就在今年夏天苏宁“818”之前,苏宁宣布,将正式把旗下包括苏宁易购、pptv、聚力体育、苏宁置业、苏宁金融等在内的6大产业全部打通,这意味着,从此,苏宁各个板块会员,只需一个账户,就可畅享苏宁旗下衣食住行+娱乐的所有服务。
(图:苏宁超市)
这种全平台的协同与融合,能孕育出多么出众的服务?简单地说,苏宁利用自身资源,所构建起的生态系统,不单单减少了用户享受优质服务的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为用户画像,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为精准的个性化服务。
这样一来,人们就能真正理解,为什么张近东早在今年两会上,就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目前,苏宁的产业涉及云商(苏宁易购)、置业(苏宁广场+部分自营酒店)、金融(苏宁银行、易付宝等)、文创(聚力视频、苏宁影城)、体育(聚力体育+部分俱乐部会员)等诸多领域,几乎全面覆盖了大众的衣食住行和娱乐。而这些平台累加在一起,已经拥有6亿以上的用户量,苏宁大数据后台根据这些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数据采集,可以更为清晰的了解用户需求,从而在各个领域实现更加贴心的服务。
另外,根据苏宁的三季报,金融业务有必要单独提及,因为它在苏宁的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独一无二。根据苏宁三季报显示,公司围绕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支付、产品销售等四大核心业务开展,迅速实现盈利。
而在内部协同的同时,苏宁的另一个做法,更值得行业内外的企业学习,那就是借力而为。去年,苏宁做了一件震惊所有人的事情,与阿里展开战略合作。最新的三季报显示,苏宁与阿里合作渐入佳境,预计全年GMV总量达到约200亿元。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是古人对弈棋之道的经验性概括。高明的棋手与人对弈,总是顾全大局,筹划全盘,然后适时攻守,方可稳操胜券。若只注意谋子,争一时吃的痛快杀的潇洒,却忽略了大势的变化,即使开头赢了对手几招,最终也会因失去对全局的把握,落得个满盘皆输。弈棋之道如此,商业之道也不例外。梳理张近东对于苏宁的“改造”,或许正如他说过的那样,趋势取代优势是任何企业都逃脱不了的宿命。提出了“智慧零售”的苏宁,将如何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