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虽然稳步推进,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在改革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内生动力不够强,民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不够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焦虑症”、“疲劳症”等负面情绪。而这其中,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差异是影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因素。
价值观念上存在的差异。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他们较为注重的是在短期内快速达到预期收益,他们更希望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铺开国内或者全球市场,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民营企业甚至会认为政府对企业的审批占用了大量时间,使得企业失去了一些攻占市场的最好时机。而国有企业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如若短期的利益会有损于长期发展,国有企业会果断的放弃。于是,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念引发了合作的矛盾和冲突,使得混改容易出现“裂缝”。
管理手段上存在的差异。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投资是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营能力、实现资本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竟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管理手段上,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国有企业投资对于盘活存量资产、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资产结构、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监管、约束、内部制衡是国有资本对投资的主要管理方式,而非公有资本主要采用的是包含监管、授权和激励混合等多种手段在内的管理手段。因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合作中容易产生一些摩擦。
因此,在国有企业混改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存在的企业为文化差异,做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在合作中尽量考虑到对方企业的文化,尽可能减少磨合期,共同在合作中达成高度文化契合,使得合作能够加速推进。
国民投用积极的行动实现国有资本与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的有效对接。在对接过程中,国民投往往推荐那些具有品牌地位、资本优势、发展迅速的企业与国企对接,并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合作中,注意二者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性,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凝聚共识,降低摩擦,破解难题,提升合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