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伊份门店
北京商报讯(记者 邵蓝洁)熙熙攘攘的休闲零食行业,居然藏着低利润的行业难题。主板“零食第一股”来伊份公布了其上市后第一份年度业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1%,净利同比增长1.90%。
根据来伊份的业绩预报,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3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1%;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1%、7.18%、1.90%。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公司股本、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每股净资产比期初分别增长47.23%、73.80%、33.33%、30.35%,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积累以及,公开发行股票6000万股融资所致。
虽然净利润仅有1.90%的增长,与三季度的负增长相比已有不小改善。2016三季报报告显示,来伊份营业收入23.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17万元,比上年减少2.4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54%。
与休闲零食可观的市场容量和近年来活跃的多品牌相比,净利较低是一个难以掩盖的事实。另外一家尚未登录资本市场的零食品牌良品铺子总裁杨银芬曾在2016年中国零售创新峰会上表示,整个行业利润都非常低,只有5%左右”。良品铺子在去年双11时预计,2015年销售规模已达45亿元,预计2016年全年营业收入为60亿元,若按此计算,销售增速达到33%左右。
不过,如果横向比较的话,来伊份的净利润增长速度也不及同行。另外一家零售品牌盐津铺子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预计 2016 年将实现营业收入6.6 亿元至6.8 亿元,同比增长13%至17%;净利润8300 万元至9000 万元,同比增长27%至3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6700 万元至7400 万元,同比增长36%至50%。
来伊份2012年曾计划在中小板上市,但招股书预披露同月,即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央视《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了国内部分蜜饯加工厂的黑幕,“蜜饯门”风波对正处IPO关键期的来伊份几乎是“当头一棒”。随后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不予核准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的决定》指出,根据申请材料,“报告期内你公司多次因产品质量问题被有关部门处罚”。决定还认为,来伊份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且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2012年的“蜜饯门”风波重创了来伊份的利润,当年利润较上年暴跌超过七成。经过2013年和2014年的恢复性增长之后,终于恢复到2011年的盈利水平。但到2015年这种增长势头未能保持,净利润较上年下跌超过3个百分点;2016年上半年来伊份净利润为0.69亿元,同比再度下跌近5个百分点。
在第一次IPO失利后,来伊份最终于2016年10月12日登陆上交所,为主板“零食第一股”。 截至2016年6月,来伊份及其子公司先后在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安徽等地区开设连锁直营门店2111家,特许经营加盟门店160家。公司会员人数达1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