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商业资讯>正文

秦朔对话80后总裁肖荣燊:年龄不是真正的竞争力,但是很好的创造力

时间:2016-11-18 18:13:08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秦朔/文

  从30后的万隆,40后的任正非、柳传志、张瑞敏,50后的马明哲、李东生、董明珠,到60后的马云、李彦宏、段永平,70后的刘强东、陈天桥、周鸿祎,80后的程维、张一鸣,我接触和采访过不少中国企业家,不断深化对商业文明的理解。但对80后、90后的年轻企业家群体,我接触得比较不多。

  图:韩后化妆品有限公司总裁肖荣燊

  80、90后的企业家和以前的企业家不同在哪呢?一开始我有一个预想,在互联网领域,会有很多白手起家的80、90后企业家,而在传统经济中,会有很多从父辈手中继承家业的接班人。从行业上看,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独角兽企业估值榜”,10亿美元估值以上的企业有79家,很大一部分都是互联网公司,其中互联网金融、电商、汽车交通、医疗健康、O2O服务、在线教育、在线视频、游戏公司占据最多的。互联网行业的白手创业者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一创业就拿到了风险投资,有相当比例的公司很快又进入到BAT的版图中,被它们强大的流量所赋能。

  互联网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发展如此迅猛?因为有很多成功案例的示范和激励,似乎那是一条成长和创富的快车道,而政策的优惠、资本的蜂拥、媒体的关注也都倾向于互联网,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相比起来,传统行业——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基础行业——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虽然这些基础性的制造和服务,关乎到中国消费大局、就业大局、税收大局。

  不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不那么受追捧的基础行业,反而是磨砺企业家精神和才能的大熔炉。这些行业因为更多在线下运作,要和方方面面的部门和机构有过接触,远比虚拟世界和数字化空间更复杂,因此得到的锻炼也就更多。我做过比较,80、90后的互联网创业者,和实体经济、基础产业领域的80、90后领导人相比,往往显得很稚嫩。打个比方,前者可能连税务局都没有去过,后者则要经常周旋于供应商、银行、工商、税务、工厂、物流等之间。

  不久前,广州的朋友向我介绍了韩后的总裁肖荣燊,今年34岁,毕业于广州外语外贸大学,一个80后的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家代表。韩后是2005年在广州创立的护肤品牌。作为合伙人的肖荣燊任职总裁后,用一系列新鲜的打法引领了韩后的新发展,比如在屈臣氏渠道跻身护肤品前三名,在电商平台也名列前茅。

  肖荣燊是个“光头帅哥”,脸上并没有显现太多商场的沧桑,但跟他交流后,却发现他对于整个中国商业环境的演进、消费者的变化、品牌的塑造都有全面和深入的看法,在年轻人中是不多见的。和“技术范”的互联网创业者相比,他的管理能力要全面很多。

  当一个企业家的眼界和胸襟高于企业目前的价值时,我相信,企业就会持续成长。

  和肖荣燊的交流是愉快和充实的,从他身上,我感受到80后企业家鲜活和充满朝气的商业观,希望其他代际的企业家也能从中有所启发。

  一、年龄不是真正的竞争力,但年龄具有很好的创造力

  作为80后的企业家,韩后CEO肖荣燊,的特点就是年轻人内心的不服,或者是对85后这个年代的人的自信。他一直觉得,上一代企业家非常优秀,他们的优秀有历史给他们的机会,也有历史给他们的责任。

  也许年龄不是真正的竞争力,但是年龄具有很好的创造力。80后企业家可以更快地去迎接任何新的变化,不管是渠道,还是技术,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都会更快。这一代的学习环境更好,视野更国际化,这种国际化视野加上自信,给了他们很好的窗口期。

  五、必须向年轻人“投降”,和他们一起玩

  所有做企业的人必须向年轻人“投降”。大家不能再试图说教他们什么。你必须接受他们喜欢什么的事实。过去是试图引领消费者,现在你必须去适应消费者。过去,国际品牌一直是高高在上的引领者,通过这种身份来影响消费者,而韩后是适应消费者,和他们一起玩。因为85后这群年轻人思维的边界是非常宽的,互联网的兴起使他们在接收外来文化、娱乐上非常开放。韩后的“冷幽默营销”,虽说打擦边球、具有争议,但其实是社会正能量的一种调侃式的释放。美国日本五年、十年前都实践过。这群年轻人认为,我改变不了社会,但可以调侃它,可以逗它玩。年轻人更开放,可以讨论一些敏感话题,可以发表不同意见。每个人都应该尊重他们的意见,虽然未必一定是对的。这是自我表达的机会。韩后的品牌其实迎合了这一点。

  六、个性化的极端表达反而是未来品牌发展的源动力

  如果有,韩后变成中国,的大众品牌,那这个品牌应该也是全球的。跟随别人是无法完全超越的,跟随就只能无限地靠近。所以只能找一条适合你的路。过去定义品牌就是应该是美美的、富有梦想的、有科技和很强的技术背景的。肖荣燊说,这些因素我认为是基础能力,是必需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当我们的基础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生产供应能力和国际,接近的时候,我觉得文化的影响、消费者洞察、对于个性化的极端表达反而是未来品牌发展的源动力,是充分条件。如果消费者不喜欢,所有那些基础能力都没有价值。所以当大家都定义我们必须很端庄、很优雅、很高端的时候,我们就反过来——我们很接地气,我们很理解很懂你,我们可以一起玩,我们可以一起去改变这个社会上我不喜欢的东西。这是我们对年轻人的承诺,这种承诺是在创造未来。所以我们既要学习国际品牌那些有一点端着的品牌姿态,更要学习怎样更好玩、更有趣地和年轻人在一起。”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