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的衰退就连大卖场经营者都无法否认,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抵抗衰退的招数也一直在更新。在国内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随处可见,不过24小时营业的大卖场却不多见,家乐福中国尝试24小时运营大卖场来满足深夜消费需求。有分析认为,24小时营业对于大部分便利来说都难以覆盖成本,更不用说面积动辄几千上万平方米的大卖场,另外在满足夜间即时需求上,大卖场商品结构在优势上并不突出,不过如果作为一种差异化经营的尝试来说未必不可。
首家24小时大卖场
从2016年11月1日开始,位于斜土路的家乐福斜土路店将把原来每天7:30-22:00的营业时间调整为全天24小时,成为上海,城区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大型超市。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家乐福斜土路店位于市,徐汇区斜土路靠近东安路,2008年2月开业,是家乐福在中国开设的第112家大型卖场,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在其周边一公里内拥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多家大型医院,以及经济型连锁酒店近20家。经过家乐福调研,围绕在家乐福斜土路店周边的社区中,30%以上人群为老年人,早起买菜成为他们每天出门后必做的第一件事情。以往卖场开门前,这些老年顾客便会早早来到卖场门口排队等候。卖场实行24小时营业后,极大地方便了这些老年顾客。家乐福方面希望,斜土路店实行24小时营业,将给病患及家属深夜购物带来便利,同时也方便周边游客及差旅人士在深夜投宿后进行个人物品或急需商品的购买。
“11/1晚上,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当晚来了50-60位顾客,前两天达到150位,晚上10点到早上6点,每个小时都有销售成交。”家乐福中国相关人士表示,“希望24小时营业能为门店每天增加5-10%的销售。”家乐福中国副总裁戴瑞克介绍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费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家乐福关注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深夜消费需求较大,所以决定在门店开启24小时营业模式,希望给有夜间购物需求的每一位消费者创造一个清静、舒适、安全的夜间“购物天堂”。
成本增加
增加营业时间会带动更多的消费者进店消费,相应的营业成本也会增加。不过有零售业内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超市不管是否24小时营业,闭店后都会留人进行夜间收货以及早上开店前的工作准备等工作,其实是24小时都会有工作人员在店内。以便利店为例,一般便利店运营时间为早七点到晚上十一点,不过闭店之后店内仍然要留人进行收货、清扫、整理店面之类。“水电和人力是白天晚上都会产生的成本,没有单独计算过晚上营业的成本。”家乐福中国相关人士介绍,“夜间收银机会开放一至两台,工作人员10名左右,暂时没有增加员工,而是重新规划工作排班,夜间支出成本基本都是电费,大概几百块钱。”
戴瑞克表示,家乐福上海将以斜土路店作为24小时营业的第一个试点,并结合家乐福自身的网上商城,给消费者提供全渠道O2O购物模式。与此同时,门店将提供免费送货服务,最快2小时送达。戴瑞克表示,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把这一便民服务新模式推广到家乐福上海的更多门店。
商品结构差异
将大卖场做便利店式的24小时运营,背后是对便利店抢走大卖场消费者的一种反击。在刚刚举行的2016中国全零售大会上,高鑫零售有限公司、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执行长蒋永芳表示,“我们看到便利店在成长,而且有两位数成长,社区超市也差不多有两位数的成长,真正接受挑战最厉害的是百货业以及我们现在从事的大卖场。”蒋永芳认为,大卖场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原因很简单,“顾客要地理便利性。所以即便便利店商品价格是高过大卖场,但是顾客为了即时消费,获得及时满足,还是会选择便利店。”
不过,大卖场有着与便利店完全不同的商品结构。据上述便利店人士介绍,便利店晚上销售的商品主要是面包、乳制品、便当、包装食品等。而这些即时消费的商品并不是大卖场的强项。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认为,“便利店24小时经营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夜间消费需求,另外也是培养消费者惯性的一种途径,除非客流量特别低,大部分便利店都会24小时经营。”不过,在上述人士看来,如果大卖场24小时营业只是一种差异化经营的尝试,值得鼓励,不过从实际需求看,夜间突发性的需求很小。目前,家乐福斜土路店“生鲜自制区域是关闭的,将来会根据实际购买情况考虑把家电区域也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