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商业资讯>正文

走进商圈 遇见不一样的设计消费

时间:2016-10-26 13:49:33    来源:首都文化消费周刊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人们传统印象中只出现在博物馆、美术馆的艺术展,现已脱离空间的枷锁,实现与包括商业,在内的各个空间合作,碰撞出新的火花。其中,商业地产综合体颐堤港在今年继续携手北京国际设计周,并联合751D·PARK北京时尚设计广场,汇集如果出品、涂思美育、央美创客等国际与当地知名艺术家、设计师品牌,和艺术介入一起举办以“游趣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展览。

  根据安排,此次展览包括艺术作品展览、街角美术馆、植入站艺术工坊等,既有融合了艺术、设计与科技,能应和人的穿行动作折叠上升、舒缓下落,实现互动体验的展品《空间折叠》,也有VR Box虚拟现实体验馆和其他传统与当代共融的艺术装置作品,此外还有能定制专属首饰、调制艺术鸡尾酒的手工DIY工坊,吸引包括孩子、青年、老年人等各个年龄阶层的人群。

  项目负责人洪基伶表示,艺术作品并非只能放置在艺术馆里,现阶段艺术展览与商业,的合作愈发普遍,通过在商业,举办艺术展览,能让艺术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消除人们此前在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时产生的隔阂和距离感,拉近艺术与人们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这也能为艺术家及创业者提供一个与普通大众近距离接触的平台,从而使其能了解人们的想法,了解自己所设计的产品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

  在展览空间内,不时能发现驻足欣赏艺术展品的人群,并有消费者发出“颐堤港越来越艺术范儿”的感叹。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近年来线上电商的发展,对线下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再加上业内自身存在的激烈竞争和同质化趋势,为了吸引消费者走进实体店面购物,商业,也愿意举办艺术展览,打造自己的独特之处。截至目前,北京市内包括西单大悦城、朝阳大悦城、侨福芳草地等均在近年来引入或合作举办不同的展览。

  在业内看来,虽然艺术展览已打破空间、地点的限制,并在商业,内焕发出新的光彩,但在商业,展示艺术作品仍与美术馆存在不同之处。首先是艺术作品的题材会更贴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实现与普通大众产生共鸣。此外,《空间折叠》的创作者戴上和孟令西烛表示,在商业,展示的作品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互动的特性,形成独特体验,也能让作品更具生命力。且由于不同商业,的定位,核心消费人群均存在差异,同时基于空间大小和安全层面的考量,会依此进行设计和创作。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