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节后,央行下发《关于开展违规”聚合支付“服务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对非持牌机构开展清算、获取用户敏感信息的聚合支付公司予以禁止。
一直以来,聚合支付给交易双方带来了便捷,但收费和账户安全问题依然是商户最大的顾虑。有如共享单车面临市场对押金池安全性的顾虑一样,也有商户怀疑,“如果资金在聚合支付账户周转,那我们的资金安全就失去了保障”。
所谓的“资金风险”,实质上指的就是部分聚合支付服务商存在的“二清”违规行为。行业领先的聚合支付品牌熊猫优惠的CEO徐麟提醒商家,“二清”机构不具备清算资质,且不在监管机构监管范围内,存在一定程度的隐蔽性。而且,因为此类机构具备挪用客户结算资金的能力,往往存在较大的资金欺诈风险。
熊猫优惠CEO徐麟
在公司创立之前,熊猫优惠便与中信银行展开合作,“一直是银行方面在托管负责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端的资金结算走向,我们平台并不参与具体资金清算。”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银行端为资金交易的安全性和及时性保驾护航,“我们更多的是提供技术服务,为商户提供简便高效的支付体验,比单一的支付方式优势更明显,也符合日益收紧的监管意志。”徐麟表示,“单纯技术提供+传统银行清算的模式在聚合支付的后续发展中将占据主流。”
“当然,聚合支付产品的安全性不仅体现在资金清、结算上,还体现在产品设计的体验上。”拿熊猫优惠举例,消费者扫码支付后,配套的“熊猫商家APP”会自动语音播报收款金额,商户即使无暇查看,在少收,漏收上的确可以省心不少。
在监管发布落地半年之后,随着同赛道的玩家陆续淡出或转型,很多商户开始选择新的聚合支付产品。徐麟建议商户在接受机构提供的支付收款服务时,主动要求推广人员提供所在服务机构的资质证明,包括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收单银行和非金支付机构的合作证明文件,并且到各官网验证查询服务机构的身份。另外,商家也应该关注每日结算资金的银行明细,每笔结算资金的付款机构应当是结算银行或者持牌支付机构,而不应该是一家无证企业甚至个人。
中信银行也表示,在不断提高精细化服务的能力,实现移动支付创新的同时,银行将作为企业和商户的安全后盾,一直把“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作为国内第七大银行,中信银行在刚公布的2017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347.38亿元 同比增长0.56%。各项业务保持平稳增长态势。这得益于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中信银行始终保持稳健经营策略,深化战略转型,加快改革创新。而与聚合支付品牌“熊猫优惠”深入合作,开拓全国移动支付市场无疑又是在金融创新上迈出的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