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商业资讯>正文

田也杂粮连续8年助力西贝“好吃”战略,收获是专注!

时间:2017-11-01 10:40:31    来源:观天下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对于成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义:财富、声望、满足感……,而走向成功的过程却从来都是布满荆棘的,它击倒了一些人,也成就了一些人。

  在我们身边和成功者有关的故事很多,田也杂粮董事长李全喜就是坚持走过荆棘的这样一些人。只是,当你细细体味他的人生经历,或许能感受到超越个体的弦外之意。

1.jpg

  不安分的小木匠

  李全喜出生在内蒙古凉城县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为了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勤学木工手艺,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木匠。原本以为生活就会这样简单而又充实的度过,然而在一次次走村串镇的木匠工作中,他目睹了来自众多农民家庭卖粮难的生活窘境。

  秋天本是个丰收喜悦的季节,然而因为信息不畅通,好多农民的家里粮食卖不出去,只能眼看着新粮变陈粮,换来的只能是一声声无助的叹息。李全喜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的他深知卖粮对于一个农民家庭的重要性,不知何时帮助家乡农民卖粮的想法已悄然根植与他的心中。不安分的小木匠毅然决然的放弃了靠手艺吃饭的稳定收入,开始了走南闯北、卖粮收粮的粮贩子生涯。

  歪打正着的粮贩子

  1999年,李全喜拿出了做木匠积攒的全部4万元,开始挨家挨户的收粮。起初的一年,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结果年底一算账,不仅将4万积蓄赔了个一干二净,还把从小舅子那里借的2万也搭了进去。粮食行情不好、收粮没经验,更没有稳定的合作客户,似乎剩下的只有李全喜撸起袖子继续干的决心,用他自己的话说:至少我帮乡亲们把粮卖出去了!

  也许正是这份帮助农民卖粮的决心,才抵御住了李全喜粮贩子生涯的第一个寒冬。不懂粮食好坏,就跟着学;没有客户,就印了名片到外地找;那个时候的李全喜满脑子就是把农民的粮都收上来卖个好价钱。这样的坚持终给努力的人以回报,2000年-2005年,短短5年间,李全喜在粮贩子这个领域中已是风生水起,26间崭新的厂房、县长的亲自剪彩、“世纪粮行”的成立,无一不标志着这个歪打正着的粮贩子,竟然成为了全县最大的粮食贸易商。然而他却并不满足于现状,用李全喜自己的话说,我的坚持并不仅仅是帮农民把粮卖出去,更是要帮家乡农民都富裕起来。

  怀揣梦想的新农人

  凉城地肥水美,自古就是出好粮的地方,但是仅依靠粮食贸易只能解决乡亲们的温饱问题,却不能致富。李全喜准备又一次为自己的坚持买单,做精加工杂粮的供应商来提高杂粮的溢价能力,同时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与当地农户签订种植协议。“立刻马上”不仅仅是李全喜的一句口头禅,更是他的行动准则,有了想法,立刻马上就去落实执行,李全喜注册了“田也”商标,并购进了先进的精选加工设备,先后建成了米类、面类、精选类等7条精选优质杂粮生产线。

  逐渐公司的业务开始向产、购、储加销产业链一体化的格局拓展,李全喜也从粮贩子华丽转型成当地新农人的典范。在与当地农户的种植合作中,李全喜的“田也”品牌以市场需求为依据,通过订单农业发展农民经纪人和配送带动就业的模式,直接带动3185户农民脱贫致富;在与西贝餐饮长达8年的优质杂粮供应合作中,“田也”品牌始终坚持优质杂粮供应商的初心,把精选品质放在第一位,赢得了这个餐饮大鳄长期战略合作的信任;在精选杂粮产品的市场销售中,“田也”品牌以其不添加、不染色、不骗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交口称赞。

2.jpg

  种植希望,收获殊荣

  18年的耕耘、18年的坚持、18年的初心不改,李全喜在带动家乡杂粮产业经济这条路上整整走了18年。“乌兰察布市劳动模范”、“全市优秀青年企业家”、“十大领军人物”、“五一劳动奖”这些殊荣见证了李全喜以加工厂为家、以农民为亲兄弟、以客户消费者为上帝的信念,却无法细诉他这一路坚持走来的艰辛。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成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今李全喜没有沉浸在鲜花和掌声中,而是以执著追求的理念,向着更高的目标奋进!田也杂粮发展前景明天更美好!未来会更辉煌。

  成功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不要迷恋于鲜花和掌声,要执著于自己不变的信念,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