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茶听了,觉得很丧啊。人民网认为,这种“丧文化”一旦蔓延开来,就亟需警惕。这种“精神鸦片”来自日本,麻醉年轻人,诱惑他们偏离正常的生活工作轨道,导致日本社会犯罪率、自杀率居高不下。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没那么多怪力乱神,没那么多消极避世,现实中的民生、就业状况也要优越得多,社会环境与其完全不相容。”面对现实中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不是回避的态度,更不该有遁世逃避的心态。因此我们应该拒绝喝“丧茶”,自觉走正途,自强不息。
同往常一样,面对网络爆红和官方的批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丧茶”已经成为2017年上半年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营销案例,其影响力的扩散也是遭遇批判的原因之一。为什么那么“丧”的丧茶店能够火起来?这只是一个一时热的现象吗?未来还会不会有更多的“丧茶”?
关于“丧茶”,要从网红茶饮店“喜茶”说起。鲍师傅、喜茶,都是今年上半年的爆款,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排队6小时才能买到1杯”的盛况。从雇人排队到路人因为好奇心排队,然后到媒体推送助力,朋友圈、微博的发酵,吸引更多人去排队,网红店就这样一步步炼成了,一时间“喜茶”在茶饮界风头无两。
科普一下,4月28日,第一家丧茶店以快闪店的形式在上海亮相。这次开店是由饿了么和网易新闻共同策划的一次活动,现场只支持饿了么下单,这家店只营业了4天。当时上海快闪店出现的logo和标识都带有orz cha的字样,orz是一种源自于日本的网络象形文字,不可以注册商标,于是改名为丧茶song tea。现由上海大雄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孵化管理。其他任何在“丧茶”添加前缀或后缀,或与「丧茶」、「SONGTEA」类似或近似的商标均与丧茶无关,请大家认准「丧茶SONGTEA」,别喝到假的丧茶了。
丧茶给你体验的不只是茶,而是一种综合的感官体验 。就像一首歌(song),舒缓的歌让人放松心情愉悦。美好的歌曲,能治愈,就像喝完一杯丧茶,可以治愈你的小确丧。
丧茶依靠情绪营销成功,因此“丧文化”也不免被拿出来讨论。丧文化只是营销噱头的一种。这个“丧”不是真的逼你去抑郁,给你灌输负能量,而是给人一种反鸡汤的态度。去丧茶店排队的人,可以连续等几个小时尝鲜,可以围着店面拍照,买了相关的周边去配合场景,恰恰体现的是他们对于个性事物的追求。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在移动互联网便利和开放的环境中接受了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欧美、日韩的流行文化,二次元、表情包等等,混迹于社交网站,更加习惯于张扬和直白的表达。所谓的“丧”就是在原本繁重的工作和学业压力下衍生出的一种情绪,而将这种丧摆在大众眼前,直视、面对,是一种自我的宣泄,同时也是千篇一律的日常中的一种个性延伸。
最后,做好一个品牌不容易,请尊重每一个品牌运营者。对得起用户,诚心做生意,这也是丧茶song tea对待客户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