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线换乘4号线10分钟内上百人逆行
隐藏安全风险 乘客逆行该管
地铁是城市最便利的出行工具,所以乘客最多。为了维护站内秩序,在地铁通道中最醒目位置都有指示牌。但是记者发现不少人为了省时“抄近路”逆行而上。那么逆行的都是什么人?逆行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
上班族赶时间 硬着头皮逆行
家住房山,工作地点位于东单的小孙是一家证券公司职员,地铁是他每天上下班的主要交通工具,单程耗时两小时。他把手表、手机都调快了10分钟以督促自己早些出门,但每天依旧为赶时间奔跑。
“地铁的时间是固定的,只有去地铁的路上和换乘能挤出来一些时间。”小孙说。9号线换乘1号线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前不久他发现了一条“捷径”,就是逆行。也就是说,在站内“禁止通行”的路段逆流而上。
“逆行的人必定非常熟悉周围的环境,所以从哪个禁行通道上去心里是有数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到‘捷径’。”小孙介绍说,他摸索的这条逆行线实际是一进站口预留的通道,所以并未完全堵死,这才有了逆行的可能。
逆着人流走,也让小孙忐忑不安,除了贴边儿行走、主动避让之外,小孙还要迎接扑面而来的锋利眼神。可为了省时,他只能硬着头皮走。
走访中记者发现,尤其是换乘路径来去距离相差较大的地铁站逆行情况较多。记者来到北京地铁复兴门站,2号线换乘1号线只需下一层楼台阶,而1号线换乘2号线则需绕行三四百米的距离。尽管有“禁止由此去上层站”的大标语、“复兴门丁字换乘口一律不准逆行”的公告提醒,部分乘客依旧选择“逆行而上”。
“每天都有人逆行的,不只是早晚高峰。最多的时候有五六个人一起逆行。”换乘口的安保人员说。遇到逆行的人,他一般选择劝阻,没有硬拦。“如果别人要硬闯你也拦不住呀!但如果是老人或者行动不便的残疾人,那我会让他们上去”。记者走访发现,与近些年新修地铁线路不同,较早开通的一号线二号线等老站几乎没有直梯或扶梯,且换乘路径较远,遇到弱势群体地铁工作人员也不忍心劝阻,但表示“禁止通行”并非爱心通道。
引导员提示禁行 遭骂受委屈
“每天要被骂个十来次。”地铁军事博物馆站站厅工作人员小霍告诉记者,他工作的区域就是所谓的逆行禁路区。“1号线和9号线请往下走。”每天从早7点到晚7点,这句话要喊几百遍。
据了解,这里逆行的情况并不多,一天能碰到十几二十个,有些人走错了,一经提示便调转方向,但有些人不同。“直接飙脏话,头也不回往上走,我就不相信那么大的‘禁止通行’她看不到。”小霍抱怨说。逆行的人虽不多,但此情形几乎每天上演。为了避免冲突造成不必要拥堵,他只得咽下这口气。
小霍告诉记者,逆行带来的安全隐患不是一时的,最怕的是“羊群效应”。小霍解释道,逆行的人不顾规矩走的人多了,如果拦不住,遇到逆流高峰很可能出现踩踏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不过记者体验发现,即便逆行也不会省多长时间。记者根据指示牌提示,9号线换乘1号线顺行需5分钟,逆行3分钟左右,但遇到高峰期客流量大时,逆行会造成人群拥堵,反而更加浪费时间。
同样,记者在地铁海淀黄庄站发现,4号线换乘10号线知春里方向,有乘客从4号线站台上到站厅之后走左手边栅栏里的小路,但事实上这条路是10号线换乘4号线的通道,通道入口处明确标示“禁止通行”。记者定时的10分钟时间里,逆行人数上百人。记者在其他换乘站也都发现不同程度逆行情况。
地铁逆行和一些人的意识有关,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诸多乘客尽管没有逆行行为,但对逆行的危害认识不足。“左边顺行通道人满为患,右边禁行通道却空着,为什么不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呢?”在五道口上班的王先生对记者说。他提到的地铁换乘站涉及10号线和13号线,记者在地铁部门官方网站上看到,最近一天的客流量均以百万计。“小规模的逆行现象看似无害,但面对北京数以千万计的客流量,所有几率都翻了倍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涛强调,地铁客流量伴随着列车抵达,人流呈现脉冲状的不平稳性,禁行通道看似门可罗雀,不过是暂时的问题。
“换乘站逆行现象还可能反映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朱涛曾在此前的蹲点调研中发现,北京地面交通的主要堵点集中在“进环路与出环路挨得很近的路段”,高峰时段拥堵无法避免。按照这个逻辑,随着城市地铁线路逐渐加密,单线站变成换乘站,从服务一条线变成服务两到三条线,如果该地铁站设计规划中没能将此类因素考虑在内,换乘需要绕行,逆行情况就会明显增多。
地铁逆行该不该处罚?
那么在地铁站中逆行是否会受到处罚?有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该行为进行约束?对此,记者联系了交通委交通执法总队,但工作人员表示无法提供相关信息。地铁运营方一位老员工表示无奈,“作为企业我们没有执法权,更无权处罚,所以也只能倡导文明乘车。”
“人民地铁人民治嘛!”铁路运营方希望,“工作人员尽到劝导义务,提供志愿服务,可以让更多的乘客加入到制止不文明行为的队伍中。”古人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能够让人们自觉遵守秩序。不过,对于地铁高峰时段赶时间的刚需乘客而言,软措施远远不够。
朱涛表示,地铁站内逆行拷问着公共安全问题,单凭道德约束风险大。提到安全隐患,他联想起几年前上海黄浦江边的踩踏事件,就是由于人流逆行导致的安全事故。“虽然北京地铁在高峰时段实行限流、导流措施,并配有三级预案,一般情况下踩踏事故是在可控范围内的,但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比如特殊的响动,在不明事实的紧急状态下,大规模的无序状况仍可能发生。逆行无疑增加了很大的风险。”
“目前在地铁站内最常见的引流、导流措施就是用栅栏隔开,通过指示牌引导,尽管有的乘客感到不舒服,但这是北京地铁每天能够顺利运送千万乘客的保证。”朱涛认为,行人地铁站内逆行考验着地铁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或许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以及社会诚信机制建立等硬措施会倒逼乘客遵守秩序吧!”
实习记者 曲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