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养殖合作社 开办度假山庄
大学生回乡养猪蹚出脱贫路
记者 王晓蓉
对于25岁的韦尚宏来说,他的“回归”并不受家里人待见。作为村里走出的第三个大学生,这个年轻人被寄予厚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大城市扎根,摆脱世代务农的命运。
韦尚宏的决定却让很多人“失望”。2011年,韦尚宏从广西大学商学院毕业,一年后,他转身做回了“农民”,干脆回家办起了养殖场。
几年下来,从养殖场发展起来的合作社风生水起,影响力辐射到附近6个村集体、超过360人增收,还让20个贫困户走上脱贫路。仅去年上半年,合作社的净利润就达120万元。
现在,这个年轻人又带领村民筹建了一家度假山庄。村里不时出现说普通话的陌生人,越来越多挂着外地牌照的汽车行驶在通往山村的水泥路上。
然而,6年前,这个村庄远没有现在这么“风光”。
韦尚宏的家乡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云贵高原边缘的东兰县。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这里超过65%的山地面积,鲜有大块平地,无法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崎岖的山地也使交通发展受阻。他所在的东兰镇委荣村,直到2012年才有第一条水泥路。
广东发达的制造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去打工。留在村里的人种植玉米和水稻糊口,“有饭吃就得了”。每逢假期回家,家乡的贫穷落后与城市的先进发达所形成的强烈对比,都会让韦尚宏产生极大的落差。年轻的他暗下决心:“要为家乡做点事情。”
在2011年一次回乡探亲的饭桌上,他向村民们提出了开办养殖场的想法。“家里千辛万苦培养出一个大学生,哪能回来养猪?”韦尚宏的父亲最先投了反对票。
但黑山猪高涨的价格吸引了韦尚宏和村民们。大家把经营的希望寄托在读过书、去过大城市的韦尚宏身上。这个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被众人推举为委荣村养殖场的场长。
大学生韦尚宏回乡创业,在村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事实上,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从韦尚宏回乡的那一年起,全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增速开始回落。隔壁乡镇有人琢磨回乡养鸡,但是因为产品打不开销路导致资金紧张,最后以失败告终,不得不再次外出务工。
不过,对于大学学市场营销专业的韦尚宏来说,拓展销路“没那么难”。
东兰县的黑山猪,肉质嫩滑而富有弹性,却苦于“藏在深山无人知”。韦尚宏想到了课堂上的营销“妙计”,他打算通过宣传推广主动“走出去”。
在第一批黑山猪即将出栏的前3个月,他坐着绿皮火车和长途车跑遍了广西河池、柳州和南宁的各大特色农产品销售点。“3个月里,没有几天是睡在东兰的。”最多的时候,韦尚宏一天拜访了12家商户。
3个月下来,这个变得又黑又瘦的年轻人,探索出了养殖场的销路。2012年,东兰县鼓励养殖大户创办合作社。他抓住政策机会,成立了生态养殖合作社。个体农户可以通过合作社进行集体售卖、疫病防治等,大大降低了个体养殖的风险。村民们养殖的积极性更高了。此时的韦尚宏,心里有个愿望:要让委荣村家家盖起楼房,户户买上小轿车。
“危机”在养殖场经营到第三年的时候来临。因为养殖场资金链紧张,“两个月发不出工资,员工纷纷猜疑养殖场要倒闭了,养殖场里的资深技术员也因此辞职。”那段时间,他开始后悔自己刚大学毕业不久就回来做养殖场。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问题,他低价出售了1000多头黑山猪,并在随后转变了经营模式。在养殖合作社“散养整卖”的政策支持下,韦尚宏养殖场的“危机”得以解除。
此时,东兰县的养殖合作社已经遍地开花。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了解到了家乡的新动向,“既有政策支持又有经验可借鉴”,一些人带着几年攒下的钱,纷纷创办养殖场。到2016年,全县农民养殖合作社已经超过260个。
韦尚宏发现,村里的新房慢慢变多,许多村民开始有了闲钱。就在这一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提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20年,要帮助贫困地区每个农民的年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
在精准扶贫的带动下,东兰县通过“一户一项目、一村一品种、一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方式发展特色扶贫产业。种桑养蚕的农户,可以无偿获得桑苗;种植特色水果的农户,可以按亩数获得补助……几年下来,东兰县贫困村每个人的年收入从平均2683元提高到了平均4298元。
村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满足吃穿上,而是希望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东兰县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后,委荣村距离县城仅十几分钟车程,交通条件便利。但这里的奇峰异谷、梯田花海却无人问津,韦尚宏开始琢磨起开办度假山庄,把游客“引进来”。
韦尚宏用“土地入股”的方法向村民征地,与年底分红挂钩。然而,一辈子扎根土地、从事种养的村民并不理解这样的“新鲜事”。
每天傍晚,他自带酒和菜,去村民家边吃边聊。几杯酒下肚,大家开始憧憬起度假山庄对村庄经济发展的带动,盘算起可以增加的收入。3个月后,韦尚宏“土地入股”建度假山庄的方案终于让村民点头。
2016年8月,度假山庄开始运营。30位服务员是韦尚宏从村里的贫困户里挑选出来的,他还找来专业人士对村民进行服务技能培训。在东兰县,这样的培训越来越多。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办了6个职业技能培训班,有300人接受了养殖、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培训。在外乡务工的东兰人,慢慢开始回流。
近几年,东兰的返乡人数都保持在3000左右。作为返乡创业的成功者,韦尚宏让越来越多的人对回流家乡更有信心,大家觉得“他能做成事,我也能行”。
旅游旺季时,委荣村的度假山庄每天可以有1万钱的盈利。“希望山庄能够带动东兰县的整体经济发展,在脱贫路上越走越快。”6年过去了,韦尚宏从当初那个自己家里“不待见”的人,成长为村民信任的“韦总”。如今,这位“探路者”的目标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