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社会资讯>正文

几乎每个病友都会遇到的十个肿瘤专业术语

时间:2023-09-06 10:28:04    来源:天坛病友之家公众号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看病是一门学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医院都是陌生的。去看病的过程就像是开盲盒,关键时刻开错一个,就可能前功尽弃。

  对我们来说,我们更熟悉医院,也更了解病友。我一直和大家说,我们和几万个病友一起经历过,既是亲身经历者,也是经验的搬运工。

  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些肿瘤诊治过程中,几乎每个病友都会遇到的十个专业术语,今天给大家讲一讲都是什么东西,什么时候用,以及如何选择更靠谱。

  一、肿瘤标志物 数值仅供参考,动态变化更有意义

  除了长在身体表面的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大多数癌症都看不见,普通病友也摸不着。那么怎么知道疾病的发展情况呢?总不能天天跑医院去做CT吧,而且CT还有辐射。

  因此,几十年来,医学家发现了许多肿瘤标志物,大多是血液中的蛋白质,例如CEA、CA125、CA199、AFP、CA153、SCC、NSE等。这些蛋白质一般由癌细胞分泌到血液中,而普通细胞一般不分泌。因此,可以通过血液中这些蛋白质的含量来判断肿瘤的大小和数量。

  然而,存在三个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分泌这些蛋白质,因此有些患者的肿瘤已经很大了,但肿瘤标志物一直都是正常的。有些肿瘤,例如肉瘤等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没有公认的合适的肿瘤标志物。

  正常的细胞并不是一定不分泌这些蛋白质。也就是说,正常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感染、炎症、剧烈运动等情况下,部分肿瘤标志物也会升高。因此,有很多健康人在体检时发现一个肿瘤标志物仅略高于正常值,然后四处就医,反复检查。

  检测血液中蛋白质的含量是一项不太容易的技术活。因此,不同医院、不同仪器、不同方法学的肿瘤标志物正常值范围可能是不一样的。在同一处,同一份标本连续测量两次的误差也可能很大。因此,CEA正常值是5,你的是5.25,很可能只是测量误差,不需要紧张。

  综上所述,对于肿瘤标志物,数字仅供参考,动态变化更有意义,同时也要特殊情况。对于健康人在体检时发现单独一个肿瘤标志物略高,而且没有其他症状的情况,建议当做没看见,可以在下一次体检时再复查。对于肺癌患者和卵巢癌患者,指标的动态变化可能更有意义。

  二、PET 令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

  传统的影像学,如B超、CT、MRI等,只能看到肿瘤的大小、形状、位置等几何学参数,但是无法确定肿瘤是否活着,以及肿瘤的生长繁殖能力如何。这会给一些患者带来困扰,例如进行介入栓塞、射频消融的患者,在2个月后复查,肿瘤仍然几乎保持原来的大小,之前的治疗是否有效呢?对于一些特别焦虑的患者,如果在肺部发现癌症,那么脑部、腹部、骨头上是否也有病灶呢?

  如果想要全面了解身体是否有肿瘤,并且想要了解肿瘤的战斗力和活性,仅依靠传统的影像学是不够的。PET是近20年来发展出来的一种新技术,通过同位素标记葡萄糖,如果癌细胞依然生命力旺盛、繁殖能力强,那么它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需要摄取大量葡萄糖,并被标记上同位素。PET通过观察和计算,确定一段时间内身体某个部位摄取带有同位素标记的葡萄糖的数量,以反映该部位是否发生了癌变,以及肿瘤的活性如何。

  虽然PET是一种很好的检查手段,但是仍有三个缺点:

  1、费用高。普通的CT/MRI,一般只需要花费千元左右,而PET往往需要花费七八千元,甚至近万元人民币。

  2、有辐射。PET-CT的辐射大约是CT的4-5倍;核辐射是致癌的。

  3、有些肿瘤,PET无法发现,也有可能漏诊。例如,消化道中较小的肿瘤可能会被漏掉。

  综上所述,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科学、理性地选择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再考虑PET:在需要时选择使用,但也不要过度治疗!

  三、基因检测

  基因检测有什么用处?基因检测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指导靶向药的选择。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可选择1-3代靶向药;BRCA突变的卵巢癌患者,可选择奥拉帕利;HER2扩增的乳腺癌和胃癌患者,可选择赫赛汀;BRAF突变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可选择维罗替尼;KIT基因突变的白血病和胃肠间质瘤患者,可选择格列卫等。

  提示化疗的敏感性,并用于疾病的复发和耐药的监测。

  筛查遗传性癌症,例如部分肠癌、卵巢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

  基因检测应该测多少个基因?

  一般情况下,建议根据卫生部门或国内外指南推荐的特定癌种测量若干个基因。对于不同的肿瘤,各大指南都有详细的规定。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的基因数量分为不同的套餐,全基因检测包括成百上千个驱动基因,最全面的基因检测能够尽可能地检测到靶点,并且使用靶向药的概率也更大一些。

  但出于经济和性价比的考虑,例如肺癌患者,建议可以选择针对肺癌的套餐,至少包括指南推荐的这几个基因。此外,肺癌患者在使用靶向治疗后还会面临耐药的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基因检测。

  靶向药是否都需要先进行基因检测?

  简单来说,不同的技术手段具有不同的准确率。目前,进的技术准确率大约在90%左右。因此,对于有组织切片的患者,,优先考虑组织切片;对于没有足够切片,或怀疑原来的靶向药已经耐药,或产生了新的突变,但又不想进行重复穿刺活检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血液替代。

  为什么有些患者要反复进行基因检测?

  目前,大多数国内外专家都认为,肿瘤的发生和进展与基因突变的不断累积和变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直接的因果联系。因此,动态地检测组织或血液、尿液中的基因突变情况,有助于提前发现肿瘤复发或耐药。

  四、临床试验

  什么是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人体药物系统性研究的一种方法,旨在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或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确定其疗效与安全性。病友如何才能顺利地参加临床试验?本文介绍了一些门道。

  国内的临床试验可分为两类:(1)与全球同步进行的临床试验,试验药品为新药,且在国内外均未上市;(2)为进入国内市场,国外已上市的药品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以满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法》的要求。这类试验的试验药品在国外已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

  为什么要参加临床试验?参加正式的临床试验有相应的减免政策,因此只要参加到临床试验项目中,患者就可以有限期地减少抗癌药物费用。患者接受临床试验药物的治疗,通常需要在指定的机构中进行,并且全程都会得到参与研究的专家的严密随访。这样的严密随访保证了,一旦患者遇到了不良事件或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者可以立刻给予对症的处理或药物剂量调整,,限度保护患者的安全。对于很大一部分症患者来说,参与临床试验都是在追寻“走投无路”时的希望、末线“无药可用”时的一线生机!

  怎么选择合适自己的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只有在自身的基本情况符合试验要求的情况下,患者才有希望入组药物的试验。因此,想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新药试验,首先必须要了解自身的疾病类型、分期以及突变类型,同时了解试验的新药,明确新药的适应症与靶点要求。

  五、疗效评价

  你经常听到这些词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疾病稳定、疾病进展,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这些是什么意思?

  这些词汇涉及到疗效评价的问题。一个药物治疗癌症,到底有没有效果,看什么?

  看病人症状?看肿瘤标志物?还是看基因检测结果?还是看病人能吃几碗饭,能走几步路?

  都不对!目前,、最被广泛接受的方法,是看片子!CT、MRI片子,尤其受欢迎。

  有效没效,拿尺子量一量,肿瘤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一目了然。

  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就是肿瘤完全消失,找不到了。

  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就是肿瘤大小缩小30%以上,但没有达到CR。

  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就是肿瘤大小缩小不到30%,增大不到20%。

  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就是肿瘤大小增加超过20%。

  有效,就是CR+PR;控制,就是CR+PR+SD。精确的疗效评估由主管医生来判断。

  记住,肿瘤大小缩小未必就是PR,要缩小超过30%才算;肿瘤大小增加也未必是PD,要增加20%才算。

  六、生存率

  在确诊癌症之后,患者和家属通常会问,还能活多久?但医生说的是生存率,这是什么意思呢?肿瘤学研究的科学家和医生,除了经常把有效率和控制率挂在嘴边,还会经常提到另外两个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

  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PFS、无疾病复发生存时间DFS、总生存时间OS;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这都是什么意思?

  这个其实很容易理解,顾名思义就好了。比如无疾病进展生存时间,那就是从吃药开始算,一直到疾病进展(包括死亡在内)的时间间隔;比如某病人2022年元旦开始吃药,2022年国庆节发现进展了,那么PFS就是10个月。同理,就可以理解总生存时间,就是从吃药开始算,一直到病人死亡的时间间隔。

  X年生存率,就是统计一定的人数(比如100个人),接受了某种治疗X年后,还有多少比例的人还活着。比如,我们说晚期胰腺癌,1年生存率小于5%;言外之意,100个晚期胰腺癌病人,从确诊开始算,1年以后再去看,95个以上的人,都已经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人世间了。

  当然,上述的概念,都是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即便是晚期胰腺癌,也有极少数人可以活过5年,甚至10年的。那就是说,这几个幸运儿,恰好属于那超级奇迹的“小于5%”。

  七、耐药 生命不息,打怪不止

  许多癌症患者都有这样的体验:化疗、靶向药物,甚至PD-1抗体一开始都有效果,病情得到了缓解,肿瘤标志物下降,影像学提示肿瘤缩小,但是这样的好景往往不会持续太久,突然有,,病情又卷土重来,肿瘤变得更加凶猛。这就是耐药。

  为什么会耐药呢?原因只有两个:肿瘤异质性和肿瘤进化。

  所谓肿瘤异质性,就是肿瘤从几个细胞开始不断繁殖、生长,形成的癌细胞之间的差异性。在一个几毫米、几厘米大小的肿瘤中,可能会有几十亿、几百亿个癌细胞,每个细胞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个人。

  除了异质性,肿瘤还会进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会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治疗过程中,部分癌细胞对治疗是敏感的,而其他癌细胞则有天然的抗药性。随着治疗的持续,敏感的细胞会死亡,而抗药性的细胞则会不断繁殖、生长,最终导致耐药性的产生。此外,每个细胞都有可能在遗传物质的复制和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差错,肿瘤也会因此发生变化。

  然而,不必绝望。科学家和医生一直在努力,开发新药,不断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人体的免疫系统也可以帮助清除癌细胞。如果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同时将肿瘤负荷尽可能地降低,那么免疫系统可以清除掉残余的癌细胞,从而让病人保持长久的稳定。PD-1抗体可以让20%左右的肺癌病人长期生存,CTLA-4抗体可以让20%左右的恶性黑色素瘤病人长期生存,PD-1抗体联合CTLA-4抗体甚至可以让恶性黑色素瘤病人的5年生存率提高1倍以上。

  八、随访

  肿瘤的治疗是一个慢性而长期的过程,需要定期回医院检查。很多反面教材表明,某些明星、球员、商人、政客之所以死于癌症,是因为奔波于事业,没有定期复查和规律随访,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每次回医院看医生时,医生都希望患者能准备好看病需要的资料,同时做一个遵医嘱的好病人。需要带哪些资料呢?

  1、上一次的出院小结/出院记录/病历本/病历摘要等,反应病人得病以来诊治经过的详实、专业的记录。

  2、近期检查:病理报告、PET-CT、CT、核磁、B超、骨扫描等。

  3、近期的抽血化验: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凝血、电解质等。

  4、预备请教医生的问题,可以提前写在本子上。

  5、如果资料很多,建议按照类别和时间线整理好,这样当医生提起某样东西时,你能够很快找到。

  九、靶向治疗:打蛇打七寸

  很多病友存在一个很严重的误区:靶向治疗,就是要做基因检测的那种治疗;或者,靶向治疗就是有基因突变才能用的那种治疗。

  基于这样的认知,很多病友都一窝蜂地去做基因检测,而且一上来就要求做最全、最贵的基因检测,我们见过给自己做几百上千个基因、检测报告几百页的土豪病友!

  基于这样的认知,很多病友拿到基因检测的报告以后,最关心的就是有没有突变,有突变就认为有救了,一定有靶向药可以用;没有突变,就垂头丧气,以为天要塌下来了。

  基于这样的认知,很多病友反反复复测基因突变,来来回回研究那三五个英文字母以及偶尔还夹带着阿拉伯数字组成的神奇密码:EGFR,ALK,VEGFR,HER2,BRAF,NTRK1,MET,TP53,KRAS……

  事实上,上述的认知,都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

  靶向治疗的真正精髓是找到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至关重要的“分子环节”,并设计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破坏、摧毁这个罪恶的“敌人司令部“;而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等仅仅只是这个核心环节的一个外在表象、一个符号而已。

  比如,为什么有EGF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病人,可以服用易瑞沙、特罗凯、凯美钠、奥希替尼等靶向药,而且的确很有效呢?原因是EGFR这个基因突变以后,产生的异常蛋白,会不停地促进癌细胞生长、繁殖,也就是EGFR这个基因一旦突变,癌细胞就不停的生儿育女,“造个不停“了,而上述靶向药就是对准了癌细胞的”命根子“,一举断了它的香火。那为什么一定是有EGFR敏感突变的病人才有效呢?那是因为在其他病人里,控制和推动癌细胞永不停歇地生长繁殖的司令部不是EGFR,可能是别人(比如ALK,比如ROS-1),也可能是人类暂时还未知的存在,因此吃上述的靶向药是无用的。

  再比如,肺腺癌、肠癌病人,经常使用的贝伐单抗,肉瘤、肾癌、肝癌的病人经常使用各种XX替尼(卡博替尼、仑伐替尼、舒尼替尼等),这些药物,都是一类被称为“抗血管生成药“,这类药物的作用机理就是干扰、破坏和阻断给癌细胞供应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血管,也就是”饿死癌细胞“。这类药物就不需要做什么基因检测,没有哪个靶点的突变,哪个蛋白的异常表达,哪条染色体的易位,和药物的疗效有关;也就是说测了白测。那么,的确存在一部分病人用了贝伐效果很好,另外一部分病人用了完全无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坦率地说,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而且全世界的科学家至今也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但肯定不是花几万块钱,做一个基因检测,就能解决问题的。

  再比如,奥拉帕利、尼拉帕利等PARP抑制剂其作用的机制就是干扰癌细胞遗传物质的复制,对那些存在着BRCA基因突变等遗传物质修复能力特别差的肿瘤有效;Napabucasin就是通过干掉肿瘤组织里最顽固的肿瘤干细胞,从而控制了癌症,这个药同样没有啥基因可以检测;帕博西林这一类CDK4/6抑制剂,主要是通过干扰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而控制肿瘤,目前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哪个基因可以测。

  综上所述,靶向药的关键是阻断了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这个核心环节可以是癌细胞的生长、癌细胞的繁殖、癌细胞的代谢、癌细胞的血管供应等等。

  靶向药都能说出一个具体的作用机制,一个具体的作用靶点,但是不一定都需要做基因检测,也不一定都有一个能提前预测疗效的指标。

  十、免疫治疗:激活自身免疫系统,扶正祛邪

  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一种思维上的重大突破。以前,医学家的关注,都是癌细胞,手术就是切除癌细胞,放疗就是拿射线照射癌细胞,化疗就是用毒药喂癌细胞,而靶向治疗就是找准癌细胞的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打击。而免疫治疗则是“借刀杀人”,通过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让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统去攻击癌细胞,而不是直接杀死癌细胞。

  首先,免疫治疗不仅仅是PD-1/PD-L1抗体,还包括治疗性肿瘤疫苗(至今没有特别成功的)、溶瘤病毒(目前只有一个国产产品上市,但是疗效有限)、免疫细胞治疗(CAR-T在世界上已经有三家上市了,国内的产品可能今年能获批。但是用于实体瘤的细胞治疗至今没有特别可靠的)。

  其次,免疫治疗也不是,的,也会出现耐药现象,但是耐药并不等于无药可用。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