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社会民生>正文

武汉用心保护湿地 让珍稀候鸟定居武汉

时间:2019-10-16 14:09:57    来源:长江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东西湖区柏泉府河湿地上万只候鸟在水面上嬉水飞翔,近年来汉越冬的候鸟不断增多

  通讯员郭贤乐 摄

  墨水湖湿地公园,栖息在舒适环境里的候鸟享受着富余的“口粮”

  长江日报记者金思柳 摄

  市民在涨渡湖湿地公园欣赏野趣

  长江日报记者李子云 摄

  楔尾伯劳被武汉观鸟协会会员救助后在府河湿地放飞

  杨睿供图

  墨水湖湿地公园,一只鹈鹕舞动翅膀,对游人表达欢迎之情

  长江日报记者金思柳 摄

  武汉两江交汇,江河纵横,湖泊库塘星罗棋布。城市因水而生,靠水而兴,伴水而美。全市湿地面积16.2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8.9%,位居内陆副省级城市第一,号称“百湖之市”“湿地之城”。

  近年来,武汉市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不断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46处自然保护地与长江、汉水水系连通构成湿地保护网络,形成了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湿地保护的“武汉样本”。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濒危野生动物纷纷恋上武汉。

  亮点

  给神秘湿地打“马赛克”

  保护“鸟类大熊猫”青头潜鸭

  一种名叫青头潜鸭的冬候鸟,恋上武汉,并在长江支流府河流域湿地安家落户,迄今已历时5年。

  这种极善潜水的冬候鸟,全球目前仅存1000只左右,比大熊猫的数量还要,。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其列为极度濒危物种。然而,青头潜鸭在武汉观察记录到的数量,就有308只,约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虽然每年飞往中国南方越冬,来年春天北返,但其繁殖地却在北方。2014年,10余只青头潜鸭,被观察记录到在武汉府河湿地筑巢繁殖。

  5年来,在武汉的青头潜鸭家族添丁加口,不断“扩军”。它们每年生儿育女的过程,都被观察到。

  其间,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专家来汉调查确认:武汉成为已知全球青头潜鸭的最南繁殖地。这一结论,与之前推测的“最南繁殖地”河北衡水相比,向南推进了近900公里。

  武汉相关专家通过科考发现,青头潜鸭在武汉的栖息地,是一块面积约5000亩的原生态湿地,这里湿地植被丰富,很少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又处在鸟类迁徙通道上。特别是浅水中长有一种雁鸭类水鸟爱吃、而别的湿地又没有的水草,非常适合青头潜鸭生存和繁衍。

  自从发现青头潜鸭落户后,武汉市就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黄陂区政府在湿地周边设置鸟类监测点,设立宣传牌并对周边居民进行宣传教育,并安排人员24小时巡逻。

  为了便于开展保护工作,又不致泄露这块湿地的具体位置,武汉大学相关专家特意为这块湿地取了一个别名——“善水湿地”,取老子《道德经》中的“上善若水”之意。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坦言,“善水湿地”与青头潜鸭的“联姻”堪称天作之合。其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原貌,青头潜鸭就只能远走高飞。“取别名,是为了保护好这块珍贵湿地的‘隐私’”。

  除了青头潜鸭,还有不少,濒危水鸟也恋上了武汉湿地。

  近4年来,武汉鸟类记录不断被刷新,截至目前,鸟类记录已达到4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黑鹳等有10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白琵鹭等有28种。

  作为

  16处湿地保护地与两江连通

  武汉正积极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鸟类恋上武汉湿地,与武汉市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改善鸟类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有“百湖之市”美誉的武汉,目前有166座湖泊,全部划进了政府设定的保护圈,湖泊蓝线锁定湖泊面积867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40座湖泊,已有30余座建成湖泊公园;新城区也有不少湖泊,已建和在建湖泊公园。

  武汉还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地建设。截至2018年底,武汉共建设了沉湖国际重要湿地1处,涨渡湖、上涉湖等省、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处,保护区面积超过2.8万公顷;东湖、后官湖、杜公湖、金银湖等10个国家、省、市级湿地公园,面积8532公顷。

  这16处湿地保护地,均已与长江、汉江水系连通。加上5座国家森林公园、3个风景名胜区、19处县级以上水源地、3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市共计46处自然保护地,合力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湿地生态网络系统。

  有识之士认为,如此数量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拱卫”长江,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十分少见。

  它们将“加持”长江大保护,使得长江流域生态系统更健康,更富生机。

  武汉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还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通过立法,建立湿地分级保护管理制度和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通过强化规划管控,将湿地保护纳入《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划定湖泊“三线一路”;大力实施生态补偿制度,每年安排资金,用于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对生态敏感区域给予生态补偿。实行多部门联动制,形成湿地保护合力。

  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已将所有湿地纳入了保护范围。

  今年6月,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宣布,2021年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将在武汉举办。这是我国,举办此项会议。由该组织认证的国际湿地城市,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成就。目前,武汉市正在积极创建中。

  评价

  “武汉湿地保护成果让我自豪”

  当地农民看到青头潜鸭会绕道而行

  有着14年观鸟经历,几乎走遍了武汉大小湿地的武汉观鸟协会会长颜军称,近几年,他感觉武汉湿地的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周边居民对湿地和鸟类的保护意识也在明显增强。这与武汉市不断加大湿地的保护,高度重视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普和宣传分不开。作为观鸟人,他对此感到欣慰和自豪。

  今年49岁的黄陂区前川街供电所农电工卢群,是青头潜鸭的最早发现者。5年来,他一直跟踪观察记录其活动,并参与巡逻,保护青头潜鸭。他说,最初,当地农民不认识青头潜鸭,见到野鸭蛋有人会去捡。这几年,经过大力科普和宣传,不但没人捡了,在生产、生活中看见青头潜鸭,还会绕道而行,以免惊扰它们。这些变化,让他打心眼里高兴。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通讯员吴晓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目的是为了传播更多的信息, 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