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街区制公租房小区年底入住
小区内部绿地商街开放 4条道路可走社会车辆
本报记者 曹政
刚刚摊铺好的沥青路,虽然不宽,但把十几栋灰色的楼宇一一串联起来,直抵外面的市政道路。这不是各自独立的大厦,而是一个可以满足几千人居住的小区。
昨天,市住建委举办保障房工地开放日,北京街区制公租房项目——郭公庄一期项目正式揭开面纱。这是北京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开放式小区,不设围墙,内部道路未来将开放给社会车辆使用。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郭公庄一期将在今年年底前竣工入住。
小区内四条道路开放使用
在2013年郭公庄一期公租房项目规划设计时,就敲定要走“开放式小区”的路线——不设围墙、密路网、窄道路。
“内部形成的路网接入市政道路,每条道路宽度只有4到6米。”韩风磊是郭公庄一期公租房项目的设计负责人,早在住建部门提倡“街区制”之前,他的设计团队就希望能借鉴国外不少高密度开发式小区,准备在郭公庄一期上有所尝试。
在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提出要加强街区的规划和建设,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这份文件发布后,主打“开放式”的郭公庄一期恰巧成了北京第一个街区制的公租房小区。
“不设围墙”是街区制小区最大特点,小区内部的道路、绿地和公共空间向社会开放。韩风磊举例,郭公庄一期南北各是郭公庄一号路和六圈南路,以前社会车辆从六圈南路到郭公庄一号路,就需要绕半个小区外墙;而一旦小区实现了街区制,车辆可以直接走内部纵向道路到达。
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说,推行街区制,有利于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促进道路通畅,减少交通拥堵,也打破传统封闭社区对城市的分割。
在郭公庄一期公租房小区内部,南北和东西方向将各有两条道路可以开放给社会车辆使用。规划显示,郭公庄一期小区内有两条轴,南北向的一条S形的绿化生活轴,连接两个入口广场和中心花园;东西向的商业步行街,连接用地西南侧的公共绿地和东侧的沿街绿地,这样就形成了“十”字形公共空间骨架结构。
内部道路设为单行道
小区没了围墙,内部又该如何管理?对于公租房运营管理部门而言,街区制小区没了围墙并不意味着没了管理。不过,这种小区模式,还亟待探路摸索经验。
“外部车辆好管理,外来人员怎么管?”有关物业人士举例,像一些封闭小区现在都无法避免贴小广告等行为,在开放式小区里又该怎么解决?
为了解决管理上的难题,韩风磊在规划层面就已经着重考虑。在开放街区上,整个小区被分成了5个组团,每个组团上又相互围合成一个院落,院落内是安静安全的步行空间,又通过绿植等手段让这一区域具备一定私密性和安全性,也避免外来人员混入。
而连接市政道路、社会车辆也能走的内部道路,被规划成单行道,方便对进出顺序进行管理,并实现人车分流。
每个组团设“公共门厅”
记者了解到,郭公庄一期总共将提供4000多套房源,目前已经有12栋楼封顶,可提供房源1418套。
由于郭公庄一期户型普遍偏小,屋内活动空间有限,难以满足承租人的社交要求。因此,郭公庄一期公租房在公共部分设计了公共门厅,大约100多平方米,门厅内布置了会客、休息、自动售卖机、快递收寄箱、儿童活动区、洗衣房等设施。
与此同时,在郭公庄一期公租房社区内,还规划设计了占总建筑面积15%的商业、办公、社区服务设施。
据介绍,郭公庄一期1418套房源已经在去年11月进行了摇号预分配,计划今年年底前竣工入住。除了已经完工的12栋楼外,未来还将建设8栋楼,南区地上部分还有5000多平方米的商业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