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汀舟 中国网时事评论员
国企改革,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中国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7月17日,,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强调:“国有企业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国企改革要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的目标,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根本要求,在突出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强定力,明确目的,把握方向,抓住关键,全面提升企业实力,切实落实和增强国企履行三大责任的能力。
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这是确保国企改革正确方向的根本前提。6月5日,,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强调了党的领导的重要意义。加强党的领导,可以保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企的实现,保证全体人民对国有资产的切实拥有,保证国有企业同党的宗旨和国家利益保持一致,保证国企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特殊时期做出不计成本的奉献和牺牲。简而言之,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国企的全民所有制属性。如果国有企业不坚持党的领导,企业也就失去了政治导向、思想灵魂和组织依靠,国企的人民性就无法保证。宪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最近股市大跌,国有企业集体出击护盘,抗击做空势力,彰显了国企听党指挥,超越企业利益,关键时刻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战略作用。国企加强党的领导,首先是思想上加强党的领导,要在党员干部,特别是在领导干部中加强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定党对国企改革的思想领导。加强党的领导,还要确保党的领导在重大决策、重要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得到体现,不断改善和深化党和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有效领导,为国企改革奠定组织保证。
要注重提升企业生产力,这是衡量国企改革成败的首要标准。企业是国家经济的细胞,企业强则国家强。大型国企、特别是央企,不但是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还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参与国际高端竞争,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提升企业生产力,是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也是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基础。国企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把企业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作为改革的着力点,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不能搞形式大于实质的“花架子”改革,避免一哄而上,一地鸡毛。当前出现的关于国企“黄金股”、国企债券化、只管资本不管企业等论调,没有抓住提升企业生产力这一核心。因为不论股权如何变动,调整的只是所有制和财富分配关系,和企业生产实力的提升没有关系。国企改革,必须紧紧围绕提升企业生产力、竞争力、创新力,培育一批能够在国家竞争中纵横捭阖的“国家队”,打造各行各业的“领跑者”,努力掌握基础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建立中国自己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探索国企质量更高、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改革之路,推动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效益更好、创新力更强的阶段演进,为中国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要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这是国企改革发展的力量之源。做大做强做优国企,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热心投入。要弘扬依靠职工办企业这个法宝,形成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那种只注重管理者,将职工视为机械的执行者和被监管者的思想,没有看清什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也就无法凝聚起改革的,公约数。如何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不仅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难题,也是全世界管理学界和企业界都在努力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由西方舶来的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理论,谈的都是如何调动职工积极性这一问题。但这些理论都没有意识到民主管理是解决企业活力和腐败问题的钥匙。,总书记在今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讲话中指出:“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更加有效地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国有企业实行职工民主管理,能保证其所有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三位一体,真正调动职工工作热情,杜绝各种腐败。职工民主管理,是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紧密结合的“粘合剂”,也是保证国企公有制性质的关键。企业管理没有职工参与,就会出现所有权和管理权、监督权相分离,公有制就很难落在实处。苏联的国企,由于采用管理者、执行者相分离的管理模式,将职工和企业管理割裂开来,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官僚阶层,造成内部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企业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在职工民主管理的监督之下,才能构建最完善、最严密、最透明的制度笼子,才能将各种腐败行为无处藏身,将腐败彻底根绝。
要兼顾社会效益,是国企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国企不但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也是构建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共同富裕,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履行社会责任,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自身稳定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国企改革既要追求利润,也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为社会发展担当责任。实践表明,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如果有几家实力强大的国有企业,社会大都比较和谐稳定,居民文明程度也普遍较高。一些特大型国有企业所在地,还会形成大量服务和关联国企主营业务的民营经济,形成经济共同发展,改革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面。国有企业改革,要兼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不能采取简单的甩包袱、卸担子的方式,要以大局为重,树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理念,结合企业当地实际情况,把企业改革和助力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和维护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相结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