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质量已经成为一个关键因素。区域间的竞争也越来越体现在技术和质量的竞争上,质量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怎样用实际行动落实习总书记“三个转变”的重要论断?怎样打造新乡质量品牌?怎样让质量低劣、寿命短暂、耗能耗材的产品远离新乡?市质监局在新年度工作中,突出一个“严”字,加大从源头抓质量的力度,全面实施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程,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保证产品质量安全,促进产品质量提升,增强企业竞争力。
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受理。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规定,做好全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发证产品企业申请受理工作。,做好水泥、电线电缆、防水卷材等产品的受理工作,对达不到准入条件和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受理。该局指派观察员,严格监督对企业申请生产许可实地核查,凡不能持续稳定满足生产条件的,不予通过。凡是因实地核查舞弊被上级部门查处、通报批评的,担任实地核查工作的观察员也要负相关责任。
做好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在配合国家、省监督抽查的同时,启动市级监督抽查工作,主要对涉及民生、社会关注的日用消费品、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工农业生产资料、食品相关产品等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力争市定检产品检验合格率达到95%以上。抓好,产品质量提升及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对复混肥料、建筑防水卷材、车用汽柴油、食品包装材料等10类产品,做好,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对产品抽检不合格企业,每季度召开1次不合格厂长(经理)培训班、质量提升和约谈会议,对企业负责人进行质量安全培训,帮助企业分析查找不合格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督促企业整改,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产品质量,防止类似质量问题再次发生。通过抽检结果的“红黑榜”制度,倒逼企业重视产品质量。加大从源头打假的力度,及时有效整治辖区内区域性制假问题。对农资(职责范围内)、建材产品,汽车及其配件,汽、柴油和儿童用品为主的,产品有效监控,严厉查处各类,产品生产企业的违法行为。
加强技术机构监督和机动车安检机构监管。对市定检各承检机构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把关,规范各承检机构行为;对各承检机构工作质量进行现场考核,结合机构日常完成产品质量监督检查、风险监测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发证检验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对机动车安检机构,主要加强验资格管理工作,结合安检机构的年度工作报告,认真核实机构信息资料,进一步完善监管信息档案;加强巡查工作,进一步提高安检机构依法依规开展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意识,承担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的主体责任。,对其人员持证上岗、检验设备有效检定、检验报告是否规范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技术革新等进行及时传达;就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下达通知书、约谈、处罚等方式,督促其进行整改,依法依标进行检测,落实主体责任,提高检验水平,提供优质服务。同时,落实省公安厅、省质监局下发的《河南省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强与公安交管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健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
创新提升监管服务能力。以网络监管为手段,积极推进电子监管平台建设。持续推动电子监管平台数据库建设与局属质检机构的数据衔接,通过电话、手机、网络、终端等信息采集点,将质量信息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容量大、更新快的监管数据库。各区分局依托网络监管手段,推动电子监管平台建设,着手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信息收集、业务数据传递、执法指令下达、工作情况反馈的信息流程,进一步提高质监系统信息化水平,增强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围绕产业上项目,提升质检机构服务能力。市检测中心争取新上4个项目:行车记录仪项目、纸塑食品包装材料项目、节能管材项目、电动自行车充电器和石油化工产品项目。争取及早通过审批,尽快展开服务,拓展服务范围。
发挥协会作用。积极引导发挥行业协会“沟通交流、规范行为、技术支持”的作用,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支持等方面开展工作。建立沟通交流机制。深入协会交流信息,向协会及时通报质监局日常监管中发现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上级部门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出台的新政策,指导协会按照相关要求对行业存在的问题认真组织整改。通过与会员单位交流,及时发现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高质监服务的有效性。发挥协会自律作用。指导各协会从加强自我管理做起,加大对会员的监督力度,强化会员诚信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自觉性,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和支持遵守行业公约等,引导企业依法生产。加强业务技术扶持。利用专业人才及检测技术的优势,通过协会邀请专家,召集会员企业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产品标准、检验技术、产品不合格原因分析等,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
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市质监部门将坚持集中抓与经常建相结合,坚持专项行动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通过实行辖区监管责任制、部门监管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全市质量安全总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