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在田 学者
国际社会可以为尼日利亚“脱埃”感到庆幸,但更应看到,疫情仍在蔓延,核心疫区更出现循环染疫的危险征兆。
8月20日,WHO宣布,因在过去42天内并未出现埃博拉新病例,照该组织标准,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已被宣布为“非疫区”,从而成为迄今出现埃博拉境内传播病例7国中率先“脱埃”的。尼日利亚卫生当局因此遭到WHO称赞,称这一成功故事向世人展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埃博拉疫情是可以控制的。
自西班牙、美国相继发现本土埃博拉传染确诊病例,从而打破它在非洲以外地区的“零传播”纪录以来,原本将埃博拉疫情视作“非洲土产”的国际社会,对疫情从原先的淡漠一下转为震惊、恐慌,欧美各国和WHO也因此压力陡增。欧盟委员会曾专门要求西班牙政府“合理解释”,美国总统奥巴马更在“吹风”后短短12小时,便任命了埃博拉事务总管。此时此刻国际舆论场的确太需要振奋人心的防疫消息,而尼日利亚“脱埃”,如及时雨般应运而生,提振了不少地区、民众的抗埃信心。
尼日利亚是西非经济、交通枢纽,疫情,地拉各斯更是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能做到疫情有效控制和率先“脱埃”,的确难能可贵。不仅如此,拉各斯是众多西方主流航空公司在非洲的重要客货运中转枢纽,在拉各斯发现疫情后,许多国家担心它会以此为起点向洲外发散,如今这一幕并未发生,各方面难免如释重负。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尼日利亚原本就不是核心疫区,甚至与核心疫区三国(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并不接壤。42天来该国仅确诊20例患者,且传染源只有,的一例,对这类疫情的控制相对简单,率先“脱埃”固然有多方贡献,但也和率先“染埃”不无关系——如无意外,同样偶发且和疫区不接壤的西班牙、美国,也会在“空窗”42天后“脱埃”。
国际社会可以为尼日利亚“脱埃”感到庆幸,但更应看到疫情仍在蔓延。WHO的,通报显示,截至12日,全球确诊及疑似病例8997例,其中死亡4493人,而10月5日通报时,确诊及疑似人数7399例,死亡4033人。短短10天内被埃博拉病魔夺取生命者多达460人,核心疫区更出现循环染疫的危险征兆。在核心疫区情况严峻依旧之际,片面强调一个“飞行疫区”的“脱埃喜讯”,未必就妥当。
还应看到,国际社会对拉各斯疫情高度重视、严防死守,最根本的目的是防止埃博拉病毒洲外传播“零的突破”。尽管这在拉各斯一点上成功实现,但“零的突破”亦未被防住,且不止一国一例,从全局看,国际社会并未能实现初衷。
老话说“安不忘危”,更何况疫情仍然严峻、洲外传播也未能遏止?所以说,对尼日利亚“脱埃”应给予应有的积极评价,但不应过度夸大其“榜样示范意义”。
今日话题出书啦!点击购买《是真的吗—你所知道的健康常识往往都是错误的》
【更多新闻解读,微信添加公众账号“今日话题”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