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热点产业>正文

境外旅游“买买买”就是不爱国?

时间:2015-11-11 09:22:10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毛建国 时评作者

出境游热了,出境消费也成了热门话题,我国出境游人数和购买力已连续3年居世界第一。2014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达1.09亿人次,海外支出同比增长28%,达到1648亿美元;预计2015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旅游将达到1.2亿人次,消费支出将高达1940亿美元,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参考报》11月5日)

境外旅游消费支出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这放在以前简直不敢想象。一方面,这说明中国确实发展起来了,国人确实富裕起来了;另一方面,这么大的数字也确实需要引起重视,特别是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如果这笔钱用于内需,显然非常有利于化解经济下行的压力。

当我们感慨购买力外流时,并不是说不该到国外花钱,花得没有任何意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追求和亲身亲历,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也是需求不断发展升级的意义所在。世界是圆的,也是平的,发展为出境游提供了条件。很多人正是通过出境旅游,了解了世界的多元,看到自身的差距,师人之长技,回来后增添了文明自觉和奋发动力。因此,不仅不该非议和限制境外旅游与消费,反而应该理解和鼓励更多的国人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常常与消费分不开。既然出去了,消费是必不可少的。有些钱该花,花得有价值。我们在意的只是其中一部分购买力,也就是说本可以在国内实现,或国内可以提供替代的,结果花在了国外。这部分购买力的外流,当然很没有必要,有争取回来的可能和价值,这才值得我们关注。

但即便看起来不必要的购买力外流,包括一些国人在国外表现出来的“买买买”状态,可以进行消费探讨,但不要动辄简单地置于“爱国”框架下审视。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到日本或其他一些国家大肆采购的人,没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是一种“消费不爱国主义”,这种观点是十分荒谬的。在消费主义时代,把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爱国情怀简单对接,不仅简单狭隘,而且背离文明。那些在境外消费甚至大肆采购的人,一样蓬勃着中国心。

当一种消费呈现出一种集体倾向时,乍看起来不理性的背后一定有某些合理的成分。人们的消费行为,基本是受“性价”决定的。“性”就是以品牌、质量、功能为基础构成的品质,“价”就是价格。如果说一些争相采购的产品在国内也有的话,更该追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同一商品出现国内外巨大的价格差?为何连不折不扣的“中国制造”,也是海外比国内便宜?这里涉及税收政策、流通成本问题,也涉及商家经营理念问题。

购买力外流需要怎样的反思?一方面,必须看到一个发展起来的时代,外流有必然性,是一种全世界现象,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即便一些购买力外流看起来没有那么必要,也不该简单给其贴上不爱国的标签,更应探讨我们能不能提供同样性价的产品?如果有,,国外市场有的,我们都有,而且比他们还便宜,谁还会大包小包地从国外捎回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这五类产品的20个品牌高端消费品,中国内地市场价格比我国香港地区要高出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一次购物省下来的钱,都够支付旅行费用了。面对这样的差价,有几个人会不动心?

【更多新闻解读,微信添加公众账号“今日话题”收听】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