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大势
在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二季度的中国经济增长,无疑是楼上一只大大的“靴子”,7月15日上午,靴子正式落地,7%的GDP增长数据让很多人可能都松了一口气。
在此之前,不少专家与机构预测是6.8%。这是因为,一方面,一季度的经济增长背着一个“中国六年来最糟糕的经济数据”的骂名,确实,看看曲线,7%是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的季度GDP增长率。另外,二季度经济走得不平常。股市走势震荡,工业品价格指数也是一路走低,经济下行压力没有缓解,这也导致专家们会有6.8%的预计数。所以,大家也都在拭目以待:二季度经济究竟如何走?
其实,GDP7%增速仍在意料之中。早在1998年10月,笔者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会“十三大”聆听朱镕基总理分析经济形势,当时的目标是“保8%”。那个时候经济总量不大,8%都完全可以接受。而以当下的中国经济体量,对7%的增长速度忧心忡忡大可不必。
总理在关于“经济衔接期”的论述中曾表示,传统的经济力量在消退,新的经济力量在成长,中国经济进入一个衔接期。如果你的企业还是处于传统的经济力量之中,就会感到越来越难以生存,因为你的市场份额正在被新的经济力量,比如互联网运用的很好的企业所蚕食。你用上了“互联网+”,就会越来越融入新经济体系之中。因此,看经济形势,既要看相对数,也要看,数,有的时候,数甚至更为重要。虽然经济增长速度被印度超过,但7%已经属于中高速水平。
其实,“最糟糕的经济数据”并不等于最糟糕的经济形势。对外来说,“一带一路”战略越来越受到沿路国家的支持,国际产能合作与装备制造合作已经拉开了序幕。对内来说,2015年预计投资总额将会达到14万亿,拉动内需还有很大的空间。
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形势的判断,都是一个字“难”。快了,经济过热,惊呼通货膨胀来了怎么办?慢了,又担心就业与收入的增长。真是应验了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年年难过年年过”。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要有充分的前瞻性,没有这个困难,必然有另外的困难,这样才会增强信心。
在最近的三次经济形势分析会上,总理始终强调:虽然一些多年积累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在贵阳会议上,习总书记也提出中国经济当前的三大特点。一是速度变化,即低至六年来,的7%,大家要可以接受这种现实。二是结构优化。过剩产能已经受到制约,新兴战略产业受到高度的重视。三是动力转化。即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在逐年提高,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目前与其担心GDP增长,不如把目光放在企业与企业家怎么通过“互联网+”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盛来运在发布会上特别表示,“互联网+”在国民经济中被提到新高度,一定能够帮助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真正实现中高速、迈向中高端。
因此,如果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够慢一些,而经济增长质量会得到提高,那将是更美好的结果。
□叶青(湖北省政协常委、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内容来源:新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