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得益于足球改革方案的出台,校园足球正迎来,的时光。方案提出的愿景正在落地生根,足球回到了校园,孩子们回到了绿茵场。
盛景背后,亦有担忧。校园足球的开展和足球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靠一窝蜂地建场地、搞训练、踢比赛来实现。作为一项涉及面甚广的系统工程,理念的转变尤为重要。只有号准了校园足球的脉搏,选准了最合适的穴位,才能发好改革的力。
■ 转变理念
发挥足球育人功能
足改方案发布以来,各地纷纷发布足球振兴行动计划。然而,北京却一直“按兵不动”。在日前举办的“国际青少年校园足球教育与发展论坛”上,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处长王军表示,虽然北京有其特殊性,但校园足球只有把现状、问题分析清楚,才能进行整体的顶层设计。
“校园足球是一项体育改革的策略,不能看低、看窄、看小。”王军说,根据5年来的调查发现,此前担心的场地、教师、安全等问题并没有想象中明显,最关键的在于如何去理解校园足球的意义。
足球改革方案关于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相关措施中,第一条便是“发挥足球育人功能”。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发展校园足球的愿景之一,就是利用足球的教育作用,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此外,要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夯实中国足球的人才基础。
中国足球走过弯路,这与校园足球的畸形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校园足球不仅仅是出人才、出成绩。如果依旧局限如此,恐怕还会走上老路。”长期关注青少年足球的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副董事长张路表示。1990年,张路曾参与调查发现,中国常年踢足球的7—16岁青少年数量仅有1万人。
在“锦标主义”、“政绩工程”的指挥棒下,小学足球一度呈现出“早练”、“多练”、“狠练”的特征。张路认为,这导致了家长反对、作弊造假等连锁反应,最终毒害了孩子的心灵,导致恶性循环。
25年过去,校园足球同整个足球大环境一道焕然一新。然而,建设校园足球绿色生态环境依然任重道远。王军表示,有的地市操之过急,已经出现了队员造假、黑哨等老问题。青少年们在足球场上学到什么,就会有什么样的品质,校园足球千万不能“没起步就玩坏了”。
■ 多点开花
让孩子有权利踢球
王登峰表示,在观念转变的同时,要解决好教学、竞赛、安全等核心问题。如今,一些贴近实际、循序渐进的措施正在发挥作用。
近日,全国2000多名中小学校长齐聚北京,参加校园足球校长,专项培训。与此同时,中国同英、法、西、阿等足球强国的合作多点开花,足球教师培训的“引进来”与“走出去”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北京市根据专家意见,放缓了校园足球小学阶段的竞赛设计,用足球人口的数量来取代校队成绩。与此同时,王军表示,北京今年扩大了“百队杯”比赛的规模,让对足球有兴趣的孩子自己组队参赛。
在北京丰台区草桥小学,校长林艳玲带着全校女老师换上运动服,参加足球兴趣小组,经过短短的3次培训课,老师们就已经踢得有模有样。此外,学校还把操场用围栏分隔成很多小场地,这样既增加了踢球的人数,也有效地保证了孩子的安全。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这样的有益探索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正在进行的大运会足球比赛中,以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班底的男女足表现不俗。据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副主席专职副主席王刚介绍,本赛季的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已有600多支队伍、1万多名学生参赛。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个别场次尝试网络直播,场均有6万人观看。
“校园足球,就是要让根本没有可能成为职业运动员的孩子,也有资格和权利踢足球。”张路说。
■ 社会动员
鼓励民间力量参与
“我从小学开始就喜欢足球,每周都会有两三天,下午放学后到专门的足球培训机构去学习。从14岁开始,由于在足球方面显露出天赋,放学后到足球培训机构去训练的时间也增加了。”西班牙传奇球星莫伦特斯说。
“校园足球以普及为主。每周一节体育课踢球,两次课外活动玩足球就足够了。如果想提高,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到校外社会力量办的俱乐部锻炼,学校也可以购买社会服务。”王军表示。
事实上,校园足球作为“入门课程”,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将有能力成为职业球员的孩子挖掘出来。而真正的进阶和提高,可以交给专业机构和社会力量,发挥民间力量的积极作用。
中国足球的“熟人”正在做力所能及的事。刚刚卸任广州恒大助理教练的李铁,回到家乡沈阳办足校、建足球公园,并计划同队友一起深入校园推广足球;北京国安队前球员高雷雷多次深入山区,为孩子们建球场、送装备……
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创新产品也跃跃欲试。动吧体育创始人之一、体育解说员黄健翔表示,其O2O足球手机应用“动吧足球”日前推出了“0元免费培训足球教师、1元体验青少年启蒙足球”项目,希望把官方与民间的足球资源结合起来,依托校园足球,发展“社区足球”。
——内容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