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来,越来越多博物馆、景点,甚至香港迪士尼乐园都开始对自拍杆说“不”。
7月9日,欧洲议会有望通过一项新的版权准则,对游客以欧盟范围内的名胜古迹等背景自拍作出法律限制,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提议针对商业摄影师
李明波:随着智能手机的摄像技术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人成为“自拍党”的一员。这几年,自拍从亚洲红到欧美,但最近一段时间似乎遇到很多麻烦,在很多地方都遭到“封杀”。那么,禁止自拍的问题主要出在哪里?
郑佳文:自拍是一种个人行为,一般来说不应受到法律限制。这次欧盟封杀的自拍,限定在,建筑前的自拍。
报道认为,自拍的照片本身没问题,欧盟担心的是自拍照会发到朋友圈等社交媒体,这些商业平台会涉及到版权问题了,所以他们想要明令禁止。
王希怡:欧盟欲封杀,前自拍,目前只是法律修正案中的一项提议,这一修正案能否在下周获得通过,还是未知之数。这一提议实际上针对商业摄影师,但外界担心游客会被牵连。
我个人认为,由于争议性大、执行起来难度更大,自拍禁令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不高。
电子时代的一种弊病
李明波:我比较讨厌在朋友圈天天发自拍的人。
郑佳文:的确,经常在朋友圈晒自拍照,已经屡屡被列入最讨人嫌的社交网络行为之一。不管是美女还是帅哥,频繁发自拍照都有“过度沉迷自身外貌”的嫌疑,而过度自恋者从来都不受欢迎。
王希怡:确实是这样。不过我有时想,对于这种过度需要自我和他人关注的朋友,我们应该给予宽容和关心,而不是嘲笑和嫌弃。
郑佳文:自拍也并非那么一无是处。和朋友出游,集体来张自拍,这是旅程乐趣的一部分。通过自拍和朋友分享所见所闻,也是增进友情、亲情的一种方式。
当然,自拍的无处不在也说明,通过便捷掌媒进行的自拍行为,日益成为人们生活最重要的“附属品”,深刻反映了新媒体时代人们对物器的依赖。
因此,社会上日益出现越来越多的所谓“自拍控”、“点赞控”、“微信控”现象。过分过多的自拍行为,显然是电子数码时代的一大弊病。
王希怡:我还注意到,近期在一些国际外交场合,不少政要们也都爱拿起相机自拍。这种情形下的自拍,倒是显得很接地气,很能带动气氛,一方面能展示政要们亲民的一面,另一方面还能拉近政要之间的距离。这也从侧面说明,自拍实乃电子数码时代的产物,不可能禁,也无法禁止。
郑佳文:目前世界各地更多的禁令是针对使用自拍杆的,也不是禁自拍。出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考虑,像博物馆、游乐场等地出于人身安全、展品安全的角度禁用自拍杆,那倒是合理的。各国未来对自拍的法律规范肯定会越来越多。
自拍也要讲礼仪
李明波:尽管很多地方未限制自拍,但无论是否被禁止,“自拍党”们遵守规则还是有用的。比如,不要在人多、狭窄的地方用自拍杆,特别是室内。
郑佳文:“自拍党”们还要注意,自拍也可以体现涵养。如果你在大屠杀纪念馆里大肆自拍,会显得对遇难者不尊重,此前此类争议已经很多。
王希怡:的确,自拍虽然是自己的事情,但也要分场合。像两年前奥巴马在曼德拉追悼会上拉丹麦女首相笑容满面地自拍,就引起不小的非议。
李明波:我再补充一点,若自拍照中出现别人,还需要征求他人许可。去年菲律宾曾出台一项法律,就是禁自拍照出现路人甲,因为这侵犯了他人肖像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