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热点产业>正文

【媒目】足球进校园!别用应试把孩子练成“废柴”

时间:2015-04-18 15:20:59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中国足球近日终于迎来了改革的春天,校园足球作为足改方案中重要一环,已经在各地得到相应的落实,各地都传来了落实足球进校园的消息。

  据大众日报报道,山东省近日决定暂停大学生篮球排球联赛, 将大学生足球联赛纳入“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中。

  生活日报今日称,山东师范附属小学本学期起将足球纳入必修课范畴。先在三年级试点,每周开设一节足球课,组织学生学习运球、传球、颠球、射门等基本技能,并列入考试范围,影响成绩和评优,试点完成后推广至所有年级。

  网友感叹,这又赶上应试教育的节奏么?

  校园足球别从“应试”抓起

  在足改方案通过之前,教育部就牵头成立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并宣布到2017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建设约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约3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估计,又会有不少学校不少人抢破了头吧。

  足球进校园自然是好事,让孩子们多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也是众望所归。然而,一些随之出台的实施计划让不少人犯嘀咕。

  重庆渝北区要求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校园足球啦啦操领导小组,全校50%以上的学生会踢足球、能跳啦啦操,形成“班班有球队,周周有球赛,逢赛必有啦啦助威”的生动局面。

  佛山市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也出炉,构建“人人能踢足球,班班有足球队、周周有足球比赛”的新型校园足球模式。

  今日,新华网及时纠偏,称“切忌让校园足球沦为应试教育的‘奴仆’”。足球教科书编纂完成,让“足球进校园”迈出了关键一步。但足球教材会不会让校园足球成为应试教育的“奴仆”?会不会扭曲足球进校园的初衷?会不会扼杀孩子的足球兴趣?

  虽然“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被很多人视为救赎中国足球的良方。但一旦走上应试教育的路,不知道足球是否能快乐起来。要知道,巴西孩子们踢球的热情,并不是靠评优、考核、必修等手段维持的。

  对此,法制晚报认为,一旦“足球进校园”这个项目过早的“专业化”,演变成竞技体育的路子,那么学校或者教练就可能为了出成绩、争名次,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

  别用政绩思维把好经念歪了

  纵览各地的足球计划当中,出现了好多次“人人能踢球、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的奋斗目标。

  虽然是足球之乡,但辽宁的一个县级市法库市的目标也着实惊人。

  据沈阳日报报道,让足球运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确保每个社区至少组建一个足球队,做到周周训练、月月比赛……记者粗略计算,如果计划实施完成,法库将拥有500多支成人足球队。

  除了暂时看不见的计划、目标,还有立竿见影看得见的。

  近日,河南一所小学的“足球操”在网上很火。

  网友@水瓶座惊叹道:一个个都手球犯规了!新京报昨日也对这一做法操泼了盆冷水,“还是让拉拉队去玩吧!”

  不管是扫兴的应试足球,还是应景的足球操,如果理念不改,都是对足球运动本身、对“国家战略”概念的误读。

  新京报评论微信公众号直接捅破窗户纸,部分落实政策的人要说的无非就是:“领导你看,我们也搞足球了。”有计划就有指标,有指标才有成绩,有成绩才是政绩,能看到的链条大概是这样的。在一刀切的足球热中,看不到学生的自主性,看不到因材施教的影子。

  鉴于此,新华社警醒,新瓶装旧酒,轰轰烈烈的校园足球工程生产“废柴”,恐怕难以避免。

  十年前,英格兰教练基斯·布伦特毫不客气地指出:中国足球填鸭式的训练不可能培养出会思考的球员。那些侥幸成为职业球员的中国选手几乎都有一个问题:足球智慧不足。中国足球无大师,也是普遍训练不当的结果。

  再看看中青报今年1月份对开展很成功的日本校园足球的报道,“当地的足球俱乐部对所有的有兴趣的孩子都敞开大门,但日本的校园足球体系本质上是业余足球训练体系,与学校体育课开展的普及性足球教育是两回事。”

  新京报新媒体记者 戴熙婷

 

        ——内容来源:新京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