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获悉,中国信用卡产业正迈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有望在三年内成为全球,信用卡发卡国。截至2014年底,全球十大发卡机构中我国占据4席,信用卡主要指标增速全面超过美国。
支付创新层出不穷
当前,各种便捷的互联网支付创新层出不穷,随之带来的支付安全等问题成为大众关心的热点。昨天下午,由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指导,7家在沪总行信用卡中心、中国银联共同主办以“互联网环境下的信用卡支付安全及服务创新”为主题的恳谈会。
据了解,我国信用卡产业经过了1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在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转型、降低交易成本、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截至2014年年底,信用卡消费交易额接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信用卡贷款新增占个人消费贷款新增的70%。7家在沪总行信用卡中心作为全国业务总部,2014年信用卡发卡量、消费额、贷款等主要指标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不仅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占比也在不断提升,成为全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的风向标。
用卡安全备受关注
随着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发展,相应的用卡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特别是互联网环境下的信用卡支付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引发了不少质疑和担忧。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段超良表示,井喷式发展的互联网金融要求信用卡行业在加快创新发展、拉动消费增长的同时,必须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升到更高水平。
从全球信用卡业务风险控制情况来看,我国信用卡欺诈率保持在较低水平,2014年仅为万分之0.185,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其中信用卡互联网欺诈发生率保持稳定可控。目前,我国已形成从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到网络账户管理、支付业务管理以及收单业务管理的互联网全流程监管体系,并成立包括公安部、中国银联、17家全国性商业银行、9家主要非金融支付机构在内的互联网金融支付安全联盟,完善风险联合防范机制,对网络可疑交易进行实时堵截,保障网络支付交易安全。
推出支付标记化服务
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非金融支付机构服务管理办法》、《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加强了对第三方等支付机构的管理。7家在沪总行信用卡中心等发卡银行,还建立了涵盖信用卡全生命周期的欺诈风险“三道防线”,通过事前风险防范识别,事中强化交易监管,事后损失保障等措施,为持卡人用卡构建安全屏障。为了进一步培养持卡人的安全用卡意识,发卡银行还联合中国银联等业内机构,整合内外部媒体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安全用卡教育。
为了创造更为安全的支付环境,中国银联基于国际标准技术框架,于2014年底正式推出基于支付标记化的服务,在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应用场景下,以支付标记代替银行卡号进行交易,防止卡号泄露,降低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