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法制日报:不退订金等于搬石头砸自己脚

时间:2017-11-11 16:31:15    来源:法制日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订金、膨胀金不过是商家吸引人气、提前回笼资金的促销手段和宣传策略,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退是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禁止的行为

  11月7日,北京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网信办等8家单位集中约谈了13家电商,强调平台经营者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不合理规定,不得采用格式条款设置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自行解释商品完好、增加限退条件等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11月8日新华网)。

  其实,近几天只要关注“双十一”促销活动的人们都或多或少地看到,很多商家均打出订金、膨胀金等促销手段。消费者提前支付相应订金后,“双十一”当天,支付的订金可以膨胀至两倍乃至三倍使用。该促销吸引了很多消费者以支付订金的方式预定相关商品。但一些商家又采用格式条款的方式自行设置订金不退规则和预售商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极大地侵害了消费者权益。这些商家最终可能得不偿失。

  一般而言,人们通常所说的订金不退主要指合同法的定金规则,即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一方不履行约定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而订金一般视为消费者支付给商家的预付款,其不具有定金性质,不适用于定金法则。

  退一步而言,即便商家将订金明示为定金,其也未必享有消费者不支付尾款后不退定金的权利。因为定金规则通常适用于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消费者与商家并非完全平等的民事主体,前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否则无效。而所谓的订金不退明显属于加重消费者责任的格式条款,商家无权拒绝退还订金。

  现实中,不排除一些消费者不知晓订金不退系违法的常识。为避免已经支付的订金打“水漂”,一些消费者又支付尾款购买了商品,但收到货物后却不满意,退货时又被商家以预售商品不退货而拒绝。这显然也是商家逃避责任,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除定做商品、鲜活易腐商品、音像制品、交付的报纸、期刊等,其余商品均应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法则。要知道,预售商品不过是“以销定产”的标准化商品,消费者退货后商家仍可再出售。这与按照消费者需求、偏好制作的带有个性化的定做商品有本质不同,商家何以敢声称对预售商品不退不换?

  简而言之,订金、膨胀金不过是商家吸引人气、提前回笼资金的促销手段和宣传策略,订金不退、预售商品不退是网络商品和服务集中促销活动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禁止的行为。如果商家不退订金,消费者可待支付尾款收到货物后再退货,如果商家拒绝退货,消费者有权通过投诉或诉讼方式挽回损失。不退订金的商家则会处处被动,在额外承担进货开支、发货运费等成本后又不得不接受消费者退货,总之得不偿失。

  对此,监管部门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向公众普及订金可退、预售商品可退这一公众相对陌生的规则,避免其在商家忽悠下掉入各种套路,放弃主张权利。同时还应惩戒这些无视法律法规、混淆规则、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蛮做法,让消费者享有一个公平有序的网购环境。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