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燕赵晚报:“跑步APP”的过程性评价值得肯定

时间:2017-11-02 18:17:01    来源:燕赵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新学期以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探索创新型体育课模式,在大一年级推广一款跑步类APP,采用趣味打卡模式引导学生跑步锻炼,跑步情况将计入期末考核成绩。按要求,该校2017级全体学生需在本学期进行35次有效跑步才算符合标准,获得本学期体育课期末总评的20%成绩。(11月1日 中青在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APP深刻地嵌入了公众的日常生活。将跑步APP与体育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跑步APP纳入评价体系,这样的改革与创新,值得肯定。

  伴随物质生活的渐次丰盈,当代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大学生体质下降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不少大学生的脑海里,体育锻炼在价值排序中处于底端位置,在他们看来,体育锻炼属于私事,想活动就活动一下,不想活动就可以不活动,体育运动不可避免地陷入边缘化境地。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评价模式里,通常都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结合。这样的评价模式,在本质上是一种结果性评价,只要平时上课按时出勤,只要期末考试成绩还凑合,就可以轻松过关。这种相对粗放、宽松的考评机制,既影响了结果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也影响了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尊重与敬畏。当体育课程成为部分大学生眼中的“鸡肋”,通过体育课程来提升大学生体质的制度善意就会大打折扣。

  将跑步APP纳入体育课程融入了“技术视角”,让评价体系更加多元、评价标准更有“准头”。更为关键的是,跑步APP纳入体育课程真正实现了从结果性评价到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将考核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那些喜欢“临阵磨枪”的机会主义者无机可乘。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就倡导体育的“社会化”、“生活化”。 “跑步APP”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可助力全民健身观念深入人心。


注: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