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袤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有一片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水域,那就是被誉为草原明珠的呼伦湖。湖畔有个村庄,名叫伊和诺仁嘎查。老牧民呼和巴拉的故事,随着四月草原的春风,到处流传着。
呼和巴拉直到35岁的时候,才有了一个女儿。他给她取名乌云塔娜。孩子长得特别漂亮也非常聪颖,唱歌跳舞自不在话下,骑马技术更是不输男孩子。
时间过得很快,当看着乌云塔娜一张张奖状的时候,他的内心别提有多美了。一颗长期被压抑的心,在静静的夜里尽情的舒展。让他感觉最享受的时刻,莫过于每天晚上,在油灯下陪伴孩子做作业了。每次瞅着孩子聚精会神地,在雪白的纸上书写,那种感觉别提多么美妙了。
又一个假期临近了,这次孩子让他失望了。他等来的是,老师当面的训斥。回到家里,呼和巴拉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质问乌云塔娜到底怎么了。孩子说,她已经很长时间都看不清黑板,所以救没法好好学习功课了。
第二天清早,呼和巴拉用勒勒车拉着塔娜到新右旗医院。最后,医生告诉他,孩子近视了。
“近视?”呼和巴拉问,“医生,啥是近视?是不是瞎了?”
医生说,“大叔,近视就是眼睛看近处比较清楚,远处看就模糊了,就像你早上起来在晨雾中看东西一样。”
“哦?这不行,孩子看不清楚东西怎么可以呢?”呼和巴拉有点着急的说。
“大叔,孩子要想好,往后就必须戴眼镜了。”医生解释说。
“那玩意看着多么不舒服啊。”呼和巴拉有点懊恼的说。

后来发生的事情,让呼和巴拉越来越恼火。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因为度数直线上升,塔娜又要换第三幅眼镜了。呼和巴拉眼看着事情越来越糟糕,而自己却不知道该做什么。
他决定去呼伦贝尔,一定要搞清楚孩子的眼睛问题。
从伊和诺仁嘎查到呼伦贝尔,直线距离300多公里。为了节省开支,他一路搭便车,到了海拉尔。可这次,他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回到家里,他拒绝了所有的开心,接纳了所有的郁闷和苦恼。
一次,村里来了一个收羊皮的人。就在呼和巴拉转身要走的时候,羊皮客叫住了他,“大哥,能不能在您家里吃顿饭?”
呼和巴拉没有拒绝他的请求。酒足饭饱之后,借着酒劲,他把这心口的烦闷之事,讲了出来。
羊皮客听了之后,说“我还以为什么事情呢,原来是这么一件小事啊?我的孩子在呼市上学,二年级就戴上眼镜,后来视力越来越差,到了四年级,就到300多度了。”
“有一次,他们学校来了一帮人,说给孩子免费做视力检查。完了之后说他们有一种眼镜,孩子戴上之后就不会再增长了。”
“起初我不信呐!结果孩子说,他们班上的一个同学,戴了那种眼镜,两三个月就控制住了。我就给他也配了一副。这不,都几年了,再也没为这事儿操心过。”
呼和巴拉惊奇的问,“你说的这种眼镜,呼伦贝尔有吗?”
“有,在种子公司楼底下就有一家,叫视立美。你还是赶紧带着孩子去看看吧!”
第二天,他领着孩子再次来到呼伦贝尔。
店里的一位小姑娘接待了他们。在专家的介绍下,他才知道,孩子眼镜度数的增加,是因为传统的眼镜仅仅是校正视力,而没有控制增长的功能。只要用了视立美的眼镜,再加上后面赠送的一些训练,就能真正解决问题了。
看来,羊皮客真的没有欺骗他。自己最爱的孩子乌云塔娜,她的眼睛有救了!他毫不犹豫地,给孩子配了一副视立美的眼镜。
一个学期结束了。乌云塔娜考了全苏木第一,被海拉尔二中录取了,再也不用父亲陪着做视力训练了!”
听到这个好消息,两股清泪从呼和巴拉的眼角流出,他的脑子里,是这一年来每个月一次的,在家和呼伦贝尔之间的往返经历。一个来回1200里,十次下来,竟走了一万两千里。而这些付出,解决了孩子的眼睛问题。乌云塔娜,最终以优异的成绩,给他一个欣慰的回报。
一万两千里路,走到尽头,就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