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2月6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央行2月4日采取行动向银行释放流动性,这表明领导层对中国经济增长放慢感到担忧。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4日报道, 央行今天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举措实际上释放出超过1000亿美元的资金。此前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年增长速度创下25年来的,数字。中国官员和经济学家们说,央行的这一举措可能是政府出台更多促增长措施的前奏。
政府一直担心此前的刺激措施只对负债累累的行业和火热的股市有帮助,而未能促进能够推动需求和消费的中小企业等领域。但,的举措突出表明,这种担心已经被对增速放慢的担心所压倒。
中国人民银行一直坚持有针对性的行动,而避免推出像这样的更广泛举措。
但是中国官员和央行的顾问们说,央行正日益同意中国领导层的要求,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央行一名官员在最近接受采访时说:“这是宽松周期的开始。”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是否会利用政府的这些新举措,还是会在增长减缓的更多迹象中继续等待。
这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罕见的普遍举措。央行自2012年5月以来就没有作出过类似行动。在行长周小川领导下,央行一直拒绝政府内部、金融和企业部门实行全面宽松措施的要求,而是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央行官员担心,全面放松信贷会加剧中国的债务问题,使经济面临更大风险。与美联储不同,中国的央行不是独立的,它要对政府的,决策机构国务院负责。
据路透社北京2月4日报道,中国央行2月4日宣布普降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为近三年来,全面降准,顺应了市场对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下趋向宽松的预期。
预计此举可以引导市场资金成本降低,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
无论是从国内持续走低的物价、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现实来看,还是周边诸多国家都在采取量化宽松政策的国际大环境,以及外汇占款下降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都显示出中国需要降准释放流动性的必要性,对后续货币政策宽松预期依旧不改。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的背景下,市场对稳健货币政策基调下趋向宽松的预期一直未消,国内外投行普遍预期降息降准如在弦之箭,而此次降准这只靴子落地更坚定了市场对中国货币政策趋向宽松的判断。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2月5日报道,中国央行2月4日晚间宣布,将降低商业银行必须作为储备所持有的资产份额,为它们发放更多贷款提供了空间,也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刺激。
随着油价下跌使通货膨胀的风险降低,同时全球需求疲软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各国央行纷纷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中国人民银行也加到这个行列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