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谈跃伟:别具一格创佳作,笔墨丹青绘匠心

时间:2017-07-27 15:40:48    来源: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与陈佩秋先生首次跨界合作

  在艺术发展的岁月长河中,有些“灵魂之间的碰撞”总是犹如淅淅沥沥的春雨与落叶一般不期而遇。无论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书香气意,还是从唯美画笔划过的字墨之韵。无论是悠扬婉转的柔美音律,还是从指尖创造出的惊世之作,都可能会成为别具匠心的新篇章。

  在当代紫砂名工中,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谈跃伟老师是一位创造经典的高手,其合作的名家之多、名望之大、题画之妙、壶艺之精湛,有目共睹。此次,谈跃伟老师历经2-3个月精心制作出六把造型精美、样式独特的壶,其中有:瓜乐壶、三足纹鼎壶、掇球壶等,皆是谈跃伟老师紫砂壶作品中的重磅之作。

  谈跃伟老师与陈佩秋先生合作作品

  在收藏大家程良寿先生的引荐下,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紫砂艺术家谈跃伟老师的紫砂作品引起了中国著名书画家陈佩秋先生的关注和赞赏,并答应一同合作完成“跨界艺术品”。

  谈跃伟老师与陈佩秋先生合作作品

  谈跃伟老师细心讲解紫砂壶的壶型、泥料、制作特点等,陈佩秋先生根据壶自身的气节和特色,当场点缀以不同的画面和文字,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浑然天成,古朴雅致,散发出别致的精品之美。

  谈跃伟老师与陈佩秋先生共赏合作完成的紫砂壶作品

  除了壶身作画写字,陈佩秋先生特意在每把壶专属的证书和拓印上题字,为这次跨界的艺术合作落下印点,也用短短“紫砂之王”几个大字,表达对谈跃伟老师艺术造诣、紫砂壶作品的高度肯定和认可。

  陈佩秋先生为拓片亲笔题字

  陈佩秋先生,如今已95岁高龄,鸿儒硕学、身体健硕。其作品无论山水也好,花鸟也好,总给人一种玉树临风般的潇洒俊爽之感。她多次谈及此次与谈跃伟老师的合作完全是一种缘分,早在数十年前的一次与紫砂壶的合作中,因无意碰掉了壶把而一直让她心有余悸,从那时起就再无在壶上做过任何书画,这次的合作是一种艺术事业新的开始,也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弥久延续。

  陈佩秋先生在紫砂证书上亲笔题名

  陈佩秋先生现场鉴定与此次跨界合作的引荐人程良寿先生的藏品

  此次跨界艺术间的合作,可以说是“创新”与“难度”的惊世碰撞。一位是对制作紫砂壶有着高超技艺的工艺美术大师,另一位则是对艺术有着独特见解的中国著名书画家。当造型优雅、做工细致的紫砂壶与妙笔生花、墨韵独特的画作相互交融,更凸显“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理念。陈佩秋先生在壶上的倾心书画笔迹更是表达了她对谈跃伟老师所创作的这六把壶的热爱,通过壶的载体传达出书画的意境,通过书画表现壶的文化韵味,书画的艺境与紫砂壶的精美相互交融,提升紫砂作品艺术观赏性的同时,彰显紫砂壶的艺术收藏价值。

  谈跃伟老师近照

  谈跃伟先生,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宜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擅长松竹梅等自然形态塑造,长期致力于艺术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注重艺术内涵的塑造和表达,艺术风格独特而有新意。通过多年的磨练,工艺技法日益成熟,筋纹丰满,俏绶流畅,繁而不乱,创作时全神贯注,沉稳有力,作品造型优雅,做工精致,运用娴熟的技法和独具匠心的思想表达,体现出一种栩栩如生的特点。既代表了其紫砂工艺技法的成熟,又凸显了他对于紫砂艺术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1989年与清华大学教授张守智合作的经典之作“智伟提梁壶”,得到同行们的高度评价。1991年与山水国画大师陆俨少先生合作创制的“杜甫诗意”、“百图壶”、“博浪槌壶”,被香港茶具博物馆、大英博物馆、美国茶具博物馆收藏;2006年作品《汉竹壶》被中南海紫光阁永久收藏。体现着他独特而有价值的作品表现风格和意蕴。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