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中央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将其作为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及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次体制机制变革。大量PPP项目将催生巨大资金需求,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与推动作用。鉴于PPP项目的特点及不同金融机构的差异性,金融机构参与PPP模式普遍受到自身业务的局限,面临着产品创新和资源整合的机遇和挑战。西开金服正是基于这样的金融创新和供给需求,不断改进和完善PPP专业化金融解决方案,为政府和各类融资主体提供全链条一站式综合金融信息服务。
一、金融机构参与PPP模式的业务途径
根据政策框架,理论上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均有对应的业务参与PPP项目。金融机构的参与形式,除了融资支持,还包括融信、保险、融资顾问、财务顾问等服务。融资方面,相关政策除了鼓励贷款、企业债、中期票据等传统、标准融资模式,也鼓励资产(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收益债券、项目收益票据等非标准模式。
二、金融机构参与PPP模式的难点分析
金融机构参与PPP,除自身业务局限,也面临共同的问题:
一是PPP项目本身风险。PPP项目一般为公益性项目,投资规模较大,收益性较低,投资期较长,且不具备原属于地方融资平台的政府信用担保(财政兜底或土地抵押担保)。金融机构参与PPP将面临信用风险、资金期限错配、成本收益不匹配等问题。
二是公开渠道的优质资产供给乏力。从现实情况看,对于金融机构较感兴趣的具有稳定现金流、收益较好的项目资产,政府一般不愿采用PPP模式,而政府推出的PPP项目,大多为收益不具吸引力、难以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的项目。
三是制度环境不利于PPP持续开展。我国现有PPP制度规定的法律效力层级不高,PPP的金融支持方面,与项目融资相关的担保、保险等配套制度较为缺乏,不利于项目融资的开展。
四是财政可承受能力风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引》规定,地方政府每年需要从预算中安排的全部PPP项目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应当不超过10%。部分PPP项目的偿债资金来源除了项目经营收益,还依靠财政补贴,在项目的实际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由于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多,可能在某个时期一些地方政府无力支付当初承诺的财政补贴。
三、金融机构通过西开金服获取资产的优势和功能创新
综上分析,金融机构参与PPP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故应多措并举,着力构建成本适度、期限匹配、渠道多元的金融支持体系。西开金服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从金融资产供给侧提供产品创新和信息共享。
(一)鼓励金融机构跨界联合参与PPP。西开金服秉承“协同创新,普惠共享”的运营理念,实现资产权益人、咨询服务机构、投资人和金融机构跨界联合,发挥平台的资源整合和综合优势,参与PPP项目发起到退出全生命周期,通过全牌照金融机构的参与实现混业经营,以促进PPP项目获得金融支持。
(二)针对PPP模式特点创新产品设计,提高支持PPP项目的成效。西开金服在入库项目、基础资产、公司债、企业债、项目收益债、票据、ABS、基金产品、直接融资、股权众筹、普惠金融等各个门类和产品设计上为各类金融机构提供参与PPP项目的资源对接和线上服务。发挥金融机构在PPP项目融资中的主导作用,共同推出契合PPP项目的创新产品、资金投资通道等,为PPP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三)联合政府等资产权益人改进项目资产供给。西开金服在资产项目筛选上不仅考虑财政压力,更要考虑社会资本方和金融机构的承受程度,通过平台预期测算和收益分析,为金融机构提供收益较好、现金流较稳定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以及存量基础资产的供给。对于收益较低的项目,则采用帮助政府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