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报网讯 上午,市交通委科技处处长葛昱做客北京交通广播,他在节目中透露,目前本市的公共交通领域付费主要还是一卡通刷卡,刷卡速度约在0.3秒以内,而手机刷卡的时间还需要验证的过程,“毕竟我们每天公交刷卡是千万级别客流在使用,现在,我们一直在关注移动支付的发展,也在研究高速公路上使用手机支付的技术,但一定要成熟和稳定后才有望运用。”
同时记者获悉,京津冀是电子车牌的试点示范区,相应方案正在编制中。
智能交通百姓“获得感”最深
据介绍,智能交通的范畴很广泛,包括一卡通、ETC、导航服务、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公交运营调度系统、智能监测系统、大数据处理等等,已深入到了本市交通管理、运营、服务的方方面面。
未来本市在智能交通方面,三个方面百姓“获得感”比较深:一是交通信息服务。出行者非常需要的硬需求,比如通过手机终端获得拥堵点段的分析、公交车到站预报等等。二是交通的收费功能,比如未来手机支付方式,在公交地铁高速路、停车等方便快捷的交费。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环境,比如坐火车从外地来京,可以提前在手机端提供定制公交接站服务。
电子车牌标准正在制订
记者还了解到,电子车牌是智能交通的重要内容之一,公安部门正在组织实施相关规范。目前,电子车牌的国家标准还没有正式出台,它是放在车辆内的一个电子设备,而非挂在车辆外,预留了很多信息存口,防盗,不可篡改,信息采集的准确度高。“京津冀是电子车牌的试点示范区,相应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包括未来对进京证管理,都会优先依赖电子车牌技术来推广运用。” 葛昱介绍说。
一条道路设置15种智能设施
目前,本市建一条道路,路面上需要铺设的智能设施已达15种之多,包括闯红灯、摄像头、排队流量监测、桥下积水结冰监测、交通流调查设施等等,都要提前预埋好。
葛昱表示,智能的道路会同步规划、设计、建设,而不仅仅是一条钢筋混凝土的道路。比如副中心通州的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在体制、机制、运作模式上,都会创新,会集约建设、效能叠加,在前期规划中把各家需求统一建设;还会提供更多绿色出行的服务设施,科技创新,实现信息共享。
自动驾驶是未来方向
此外葛昱还提及,智能驾驶其实分四个阶段: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全自动驾驶。前两个阶段目前很多车辆都已实现,而后两个阶段并未普及,大家还有很多的期待。
就本市而言,比如轨道交通的全自动驾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燕房线已经实施;智能网联汽车也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更多智能驾驶行为会出现;出行效率在提高,智能移动支付也会带来更多便捷。本报记者 孟环 J147
(原标题:京津冀试点示范电子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