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之下,爆款美剧《纸牌屋》第五季终于在日前放出了完整预告,其正式播出时间也确定在了5月30日,着实让众多粉丝期待不已。
而今年播出的高质量美剧也远远不止《纸牌屋》一部,无论是律政题材的《傲骨之战》、反恐题材的《国土安全》,还是时隔九年重新回归的《越狱》,都在豆瓣上斩获了超过9分的高分评价。

反观国产剧市场,情况则要惨淡得多。尽管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收获了一致好评、抗日神剧热潮也逐渐褪去,但众多良莠不齐的古装言情剧、宫斗剧以及玄幻剧仍然占据了主流,小鲜肉的盛行与制作的粗糙等问题依旧存在。
虽然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然走向成熟,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影视剧集的拍摄与投放固然无可指摘,但长此以往导致的将是影视行业的停滞不前、青少年审美观念的扭曲,甚至是国民整体智力水平的下降。

而改编自热门IP的古装神剧之所以受到青少年追捧,除了优质剧集的缺乏外,所谓“古风”文化在网络上的盛行也难逃其咎,其一方面打着宣扬传统文化的旗帜,另一方面却连基础的文化素养都尚未具备,在华丽的辞藻之下掩盖的是空洞无物、矫揉造作的精神内涵。
被用烂了的“殇”
打开百度贴吧,输入“古风”二字,最先出现的是关注量高达189万的古风吧,首页中的帖子主要是原创小说与绘画交流、周边与摄影分享、干货科普、歌曲推荐与交友聊天等,青少年为主要活跃群体。
不可否认,与相同年龄层经常出没的其他贴吧相比,古风吧要显得和谐、理性许多,很少出现言语粗鲁的互撕、炸吧行为,甚至连违规水贴、广告等现象也较为少见,俨然是贴吧里的一方净土。

但当对在古风圈中充当主要交流载体的音乐与小说进行观察后,问题便随之出现了:大量如“殇”、“天下”、“千年”、“青衣”等词汇在歌词与小说中反复出现,编曲大多由日本歌曲改编而来,至于传统文化中对生死哲学的追寻、家国情怀的抒发、现实生活的写照等方面,更是无从提及。
缺位的传统文化教育
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对古风的热爱必然会经历喜爱、阅读、自我创作与交流分享的过程,无论是年少的“创作冲动”与“创作才华”,对综合素质发展与文化传承都是存在益处的。
在以高考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中,中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往往是缺位的,对古诗文的机械背诵不仅无法为古风爱好者提供正确的引导,反而会让其对古诗文的阅读产生厌恶感,而中高考的压力也让他们无暇阅读、甚至被灌输“分数至上,阅读无用”的错误观念。

种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之下,阅读环境的缺乏夹杂着青年时期特有的创作意愿,如今古风圈的浅薄与浮夸也就不难理解了。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至于爱情至上、主角动辄是皇族仙族的古装神剧,清朝袁枚的诗句无疑是最好的解释:比起普通人的平凡生活,我们更容易喜欢站在上帝视野,代入那些呼风唤雨的大人物以达到娱乐的目的。
就像一座虚构的古代都市里,庙堂之上的权臣、身手高超的侠客、心怀鬼胎的阴谋家往往更受观众欢迎,而不是一个普通的厨子、捕快、铁匠或者医者,尽管他们经历的喜怒哀乐更为真实、也更加贴近生活。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当代,我们总是难以接受“普通人”的设定,难以在普通生活中寻找到乐趣,更不愿意将默默无闻的工作坚持数十年,这也恰恰是“匠人精神”难能可贵的原因所在。
广西玉林制药就是这样一家匠心恒久的老字号医药品牌,从1956年创立以来,便沉心于民族药的研发与创新,由于其所处的广西省拥有四千余种中医药材以及数十种名贵特产药材,且壮族人民在数千年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流传下了详尽、系统地壮药配方与理论,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将壮族医药精髓推广普及也就成为了“玉林人”坚持的理想。

经过不懈研发与反复检验,“壮药四宝”的概念终于逐渐展露在世人面前,其指的是专治跌打损伤、肌肉劳损的正骨水;采用广西道地药材蛤蚧为主药、具有滋阴补肾疗效的蛤蚧补肾胶囊;祛除湿、活血止痛的风湿必备神器云香精;以及治疗肝胆炎症、湿热的鸡骨草胶囊。
其中既包含了对胆、肝、肾脏等人体内部器官的呵护与治疗,又对骨骼、肌肉等外部损伤起到有效治愈,且在问世以来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

肝胆健,方能酿正气;风湿除,殊可强筋骨。
壮药四宝,来自广西的壮药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