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时,从官方到民间,把大学分成了好几个层次——清北复交优于其他985的;985的优于211的;211的优于其他一本的,一本的优于二本的;二本的优于独立学院和高职大专的..……
报考大学网了解到,作为高考层次划分中的中间环节,二本大学生的位置尤其尴尬:
一方面还算是国家颁发正式文凭、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从而身上背负了家庭和长辈,甚至乡亲们的期望和重托(尤其那些出身偏远农村的同学);而另一方面,高考结束、进入大学后自己会逐渐明白,目前大学生就业升学竞争有多么残酷,自己学校的真实教育水平,以及自己到底水平如何。
而自己当初高考时的梦想和希望,则在这两块冰冷的现实之间被挤压得粉碎。甚至有同学发出这样的疑问:难道考不上一流大学,就只配拥有二流的人生?!
说实话,我们有必要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国内除极少数真正的精英高校之外其余大学的水平相差真的没那么大,国内除清北复交等极少一小撮顶尖学校之外,其余高校不论一本二本,水平的差别真的没那么大。
而这里所说的“顶尖”的定义:大概是全国39所985院校(还得剔出其中一小半比较水的学校的非优势专业),再加上各专业全国前3-前5的其他大学的顶尖院系。
两类大学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这一小部分顶尖学校和院系里盛行的,是一种精英文化。
精英文化和大多数人早已习惯的庸众文化最明显的区别是:在这种文化影响下,人人都必须得在学业,或者创业,或者文艺上,至少有一个方面做到专业的水平,反正总得搞出点名堂,否则就出门不好意思跟别人打招呼。
这种文化只可能由严格的选择和残酷的竞争才能造就!
而大部分其他高校里,基本都是大部分人在混日子和混文凭,少数人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的状态。实际上这很正常,梦想本来就应该属于少数人。
其间的差别,不过是少数人占三分之一、五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的区别。有梦想有执行力的大学生,在这些学校中永远属于少数和另类。而在这个角度上来说,绝大多数同学上的大学算一本还是二本,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所以,不论是在求职竞争还是考研时,在与非顶尖大学的一本学生竞争时,二本学生根本用不着觉得自己低人一等!
毕业生在求职面试时面对的一般都是企业的HR(人力资源经理),他们当然会对刚才说的那一小撮顶尖学校的毕业生另眼相看,但其余的学校,实际上很少会再分个一本二本的层次。所以,为此而自卑一点必要都没有。
其实中国的大学,从来不是按一本二本来区分的,真正的区分应该是5%的精英(学校/院系),以及95%的“其他”。
实话实说,能考进那一小撮顶尖大学的绝对是少数。绝大多数同学(起码是现在还在努力学习的学生中的大多数)还是要进入那95%的一般大学的。
所以,你和那些刚上一本线的同学,都属于那95%。
在二本大学里能够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业上的同学,实际上竞争力不比一般的一本大学差。而且同一个大学,在不同省份可能还不是一个批次招生。在河北是二本,在河南就是一本;今年还是二本,明年就变成一本。
随着近年来高校评价机制的迅速改变,这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不少同学将来要上的大学身上。
二本的出路在哪里——更多的要靠自己
对于考上一所并不算出色的二本大学的同学们来说,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笑到最后,就得抱定一个信念——不要抱怨学校,学校帮不了你什么;不要抱怨身边的同学,他们愿意打游戏愿意谈恋爱愿意打架斗殴都随他们去,毕业以后你们就会是基本再也不会见面的陌生人。
想出头,只能靠自己!
1、发现周围的优质教育资源
如果你本校的老师讲课基本就是照本宣科,上课感觉学不到东西,那就去找本校其他讲得好的老师,或者附近其他大学的课堂上去蹭课啊!所以说,宁可去一线城市的二本大学,不去三线城市的一本大学,就是蹭课你也得有顶尖大学蹭不是?
本科阶段,越是水平高的老师的课一般台下学生就越多,动不动一节课乌乌泱泱好几百人,连老师都认不清楚谁是谁,你害怕啥?连学校食堂大妈和保安小哥都能自学成功,为啥你就不行?
2、选择优秀的朋友
到多个大学看过之后,我发现了另一个一流大学和二流大学的不同点。
二流大学里面,很多人总是想着与集体不脱节,总是喜欢跟着一群人一起去做事情,害怕孤独。
你现在害怕孤独,那以后毕业了,你难免还是要面对孤独的,而且那个时候你可能在大学里什么都没有学到,只交到了几个可能N年都不会相见的“好朋友”。不管是在哪所大学里面,一定要努力使自己优秀起来,因为这样,你就拥有了选择的权力。
在一流大学里面,成双成对结群而出的人就非常少,更多的是一个人戴着耳机,背个书包,悠闲或快走地去往一个目的地——图书馆、自习室、书店等等。
他们难道就不会交朋友吗,当然会的,他们交朋友的原则也许并不需要天天的陪伴,只需要一个心灵的交流就足够了。
这种朋友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可能会走的更长远,相反,那些结群一起的朋友大多数只能算个舍友、饭友,到毕业时,也许一句真心话都没有说过,毕业后大多数都不再相见。
3、学好一门特长,为找工作做准备
大学里的课程,尤其是水平不高的老师教的,基本没用。找一门自己感兴趣又擅长的,拓展学习,旁征博引,学深学透。这样等到找工作的时候,你就有了一般刚毕业的学生没有的优势:一技之长。
如果你想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好工作,那就去找自己专业的、已经工作几年的师兄师姐,搞清楚自己这个专业到底能干嘛,未来的老板到底看重你身上的哪些亮点。
如果你学的是金融、财会这样的高大上专业,那你就去考证啊,几张牛逼闪闪金证书在手,还愁进不了四大行?
学的是cs、平面设计这样的新兴专业,那就去利用各种机会去找帮别人做程序,做设计的机会啊,丰富自己的编程经验/作品集,你单独担纲开发过几个安卓、iOS的APP项目,还有谁会在意你本科文凭是985还是二本?
也许你会说,你说的这些,都是有自身优势的:学金融的那个,得理科棒啊;会做设计和编程的那个,脑子聪明,要有动手天赋吧。
是的。不根据自身的优势,盲目地努力,成功的几率很小。那就首先分析一下自己的优势吧。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我一个山东籍的男同学,他喜欢演讲喜欢写作。教学中,他记录下外国人说汉语的种种错误和趣事,三年前集结成册,又请了一个漫画家配了插图。刚毕业没几年的小伙子,他的第一本“处女作”就火爆了对外汉语圈。今年,他的第二本书也已出版,仍然是基于他平时教学的积累,中央电视台12套还对他做了专访。
读大学,跟学手艺是一个道理。有了一技之长,还愁过不上你想要的生活?
4、涉猎可以广泛,但要分清轻重缓急
18~22岁,正是向往诗和远方、荷尔蒙分泌旺盛的年纪。浪漫而多情,是这个年龄的特征。但是,恋爱也好,旅行也罢,我们得记住,我们的首要任务是什么。挂科永远是可耻的,要尽量避免。
你可以既喜欢组乐队,又愿意加入社团;你可以足球篮球橄榄球都涉足,但是,要有重点。
我一个朋友,大学期间,考下了几乎所有可以考的证,但毕业的时候竟然还是不知道何去何从。一堆证件在手,却没有一样拿得出手。
所以学多不是好事。门门乐器都学,不如只学一种,学到最高级别。
如果你想给自己的特长加分,那么,学好英语吧。不管将来从事的工作会不会与外国人打交道,在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英语总是有用的。就算你将来查找资料都有助理,出国的时候总不能随身带个翻译吧。
5、考研去一流大学或出国
如果你想要在学术的道路上走的更远,那就去找考研考到985大学,或者直接出国留学的机会啊!
留学的好处是,歪果仁是分不清楚神马一本二本的,中国的大学他们最多知道清北复交就算不错了,其他学校的学生对他们来说基本都一样。
我家亲戚的孩子,高三时十分刻苦,可最终,还是只考进了一所二流大学。对此这个好强的孩子耿耿于怀,决心要通过考研,满足一下自己的名校梦。
事实证明,这条路是行得通的。很多名不见经传的本科院校毕业生,考研去了清华北大人大。虽说最后找工作的时候,就业单位也会看本科学校,但有一纸烫金的名牌大学硕士毕业证,本科学校的影响就会降到最低。
想考名校的研究生,你在本课阶段就必须很努力。这也就是说,大学里,你又进行了高考之后的第二轮拼搏。你的大学,不能是坐吃等死的日子,不能是游戏的天下,不能只是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的时光。其实,在图书馆里谈恋爱,感觉也不错的。
高考已经过去,可能你认为自己分数只够进一所二流大学,或认为二流大学就只配拥有一个二流人生,对未来有些灰心丧气。
其实你错了,一流or二流的人生不是由你在哪里所决定,而是由你自己决定!
大学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怎么做,就得看你自己了,对于结果是什么,你就是决定性因素了。
如果你努力使自己变得优秀,将来的某一天,你很可能会很优秀,并且可以超过那些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你认为在二流大学里只能过一个二流人生,那么今后你的人生也就是在二流水平了,不可能会有大的成就。
所以,即使是二流大学,一样可以活出自己的一流人生。你现在要做的,就是准备好高考志愿填报,利用好每一分,更重要的是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想要第一时间预估你的高考分数吗?想要知道你的分数能上什么学校吗?想要知道什么专业适合你吗?
报考大学APP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赶紧下载体验一下吧!“考得好,更要报得好”,报考大学致力于做最好的高考志愿填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