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雄安新区规划“骨架”敲定 方案有望9月底出炉

时间:2017-06-08 18:28:14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牵动人心的雄安新区规划细节内容和出台时间表敲定。日前,北京商报记者从业内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徐匡迪在日前召开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上透露,雄安新区的规划方案编制有望于9月底前出炉。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徐匡迪透露的雄安新区规划图中,加强交通网络、建地下管廊式基建等已经成为了“必选项”,不过,如何统筹协调白洋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仍是雄安新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的最大挑战之一。

  雄安的“必选项”

  作为我国的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雄安新区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各界的神经,尤其是对未来这个重要区域影响深远的规划。

  根据徐匡迪介绍,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河北省委省政府,组织了住建部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国内6家规划单位成立联合工作营,包括清华大学规划院等对雄安新区规划方案进行研讨和完善。与此同时,雄安新区规划评议专家组也正式成立,要求30多位地理、地址、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专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审、讨论,预计9月底可告一段落提交中央审查。

  实际上,随着雄安的定位愈发明晰,新区规划出台前,一些“必选项”已经率先被确定,成为规划方案的“骨架”。

  “新区规划的总体原则是建设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之城。”徐匡迪介绍,新区的建设是在白洋淀的西北部,绿地占比超过50%,新区中间有一条贯穿新区的交通线,西起人民广场,中间经过雄安中华民族复兴碑,正对雄县古城。

  在徐匡迪看来,城市必须要有交通支撑,“以高铁架构首都一体两翼,建设华北地区网络化的世界级城市群,北起秦皇岛、山海关、唐山,最南到邢台、邯郸,这就是京津冀。”徐匡迪解释称,北京、天津、雄安是个三角地带,以北京首都机场为顶点基本就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北京新机场位于这个等边三角形的中心稍微偏西,所以我们在考虑雄安新区规划时提出要加强和北京新机场的协同,构建面向国际、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的空铁一体化的交通网络,服务京津冀同时也辐射张北、崇礼地区,推进河北省两翼齐飞的发展格局。

  4月底,雄安新区筹委会副主任牛景峰曾提出,雄安新区将设置起步区,共涉及57村。对此,徐匡迪进一步介绍,未来,起步区30平方公里内将基本没有工厂和建筑物,是一张白纸。“这是由于1968年太行山曾发生过一次大规模洪水,山洪下来就是经过现在的起步区,而后流到白洋淀这个华北平原地势最低的地方。”徐匡迪透露,此后,该区域就被禁止搞永久建设设施,居民也不能建设房屋,所以起步区的动拆迁问题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徐匡迪在介绍新区规划时,透露了雄安未来建设中将出现的一大亮点,即建设21世纪的地下管廊式的基础设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地下去。“城市交通、城市水、电、煤气供应、灾害防护系统,包括到雄安高铁铁路线、车站,以及市内交通都放到地下,更多地把地面让给绿化、让给行人,实现人行走500米就可以在地下找到车站,到四面八方去,比如乘坐高铁41分钟就可以到北京。”徐匡迪表示。

  三大草案悉数公布

  实际上,在一个个亮眼目标的背后,无数人正在紧锣密鼓地做着规划,甚至做出了多份备选草案。据徐匡迪介绍,目前相关工作人员已经总结了三大设计思路,分别侧重湖淀保护、城镇化推行和人文化。

  具体来看,第一种方案将以湖淀为核心,圈层结构、虚实相生。如果按照这一思路推行,未来湖淀的区域将得到较多的保留,不过,湖淀中间也会有绿地和水系的交割,也强调扶农、治水、造田三位一体,推进村镇创新网络来布局。从方位来说,未来新区北面城镇区域有实体建筑,南部则有淀区以水为主。

  “城镇化”则是第二种方案的关键词。按照这一思路,未来新区城区建筑面积起步区16平方公里,和平江府、老杭州面积相近。白洋淀中比较浅的地区可能会被挖开、清淤,之后再加深为不种芦苇的水域,让城区可以看到水面,这一部分区域大约等于1.6个西湖,能够让新区实现水城交融。而从白洋淀中挖出来的淤泥则堆积到背面,形成城市花园。白洋淀的中部则会发展为国家植物公园,由此建设生态文明论坛。

  白洋淀中还保留了许多村落,而让这样的风土人情最大限度的留存下来,就是第三种方案的重点之一。据介绍,白洋淀中的居民每年割芦苇编制芦席,做各种芦苇制品并以此为生,未来新区可能将这部分村落和手工艺编织这类非物质文化保留,让人与自然的生态系统得到延伸。

  不过,针对上述三个方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执行主任叶唐林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介绍说,其实早在2005年,白洋淀附近县城就已经开始陆续将部分淀中居民搬迁到陆地上,这不完全是出于城镇化的推进,而是因为淀中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废水等一直直接排放到白洋淀中,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白洋淀的生态和水质,叶唐林表示,如果未来确实按照第三方案推行,考虑到白洋淀的水污染治理,还是建议新区适当控制白洋淀中居住人口数量。

  “生态优先、水城交融是新区发展过程中需要所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叶唐林表示,处于这层考虑,方案一和方案二都有可能被采纳。而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考虑到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定位,以城镇化发展为核心的方案二则更受关注。

  此外,徐匡迪表示,在上述三种方案之外,相关工作人员还提出了另一种总体方案设想,取“鲲鹏之形、承首都之势、应山水之态、喻家国天下的情怀”,未来白洋淀周边地区的城区将呈翼形展开,城区的建筑扇面展开,不会是正南正北。“总而言之,城市北面会高一些,南面会低一些,这也符合防灾、泄洪、泄雨水的要求”,徐匡迪表示。

  统筹环保与城建成最大挑战

  “白洋大湖浪拍天,苍茫万顷无高田”是古时诗人歌颂白洋淀风光的诗句,然而如今,如何统筹协调白洋淀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已经成为了雄安新区建设中所面临的的最大挑战之一。从总体设想来看,徐匡迪表示,雄安新区未来或将成为山水城市,灵动交融,但实际上,淀区如何改造,淀内村落如何处理,都将成为难点。

  徐匡迪介绍,自古以来,白洋淀内就有大量村落存在,他们世代居住在淀内,依靠水产养殖和农家乐生活,出入白洋淀的交通方式只有一叶扁舟。但年复一年,居民的上下水都排在白洋淀内,加上水产养殖所产生的饲料与排泄物,白洋淀的水体已经出现了富营养化。此时,两种不同声音从业界冒出。有部分专家认为,将村落迁出才是保护白洋淀生态的最好方式,而另一部分专家则认为,村落是人与自然友善互动的结果,这种文化值得保留与纪念。如何兼顾两种声音,兼顾城市发展与村落村民的利益,成为了有关部门关注正着力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除了“城与淀”的关系之外,如何引水也是问题之一。徐匡迪表示,目前我国水利部门已经同意将太行山附近几大水库的水直接送往雄安新区,这不仅有助于雄安新区的生态建设,对河北高耗水行业也有所助益。不过,目前,雄安新区动工的起步区域为30平方公里,核心区域为100平方公里,未来会扩展到1000平方公里,未来如何在如此广阔的区域真正做到“水城容、蓝绿汇、天人合”,目前还在讨论。

  而在城镇化发展方面,徐匡迪表示,未来雄安新区或将建设智能化的城市管理体系,诸如智能建筑群、“会呼吸的墙壁”等都有可能出现在新区中。“所谓‘会呼吸的墙壁’就是利用墙壁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氧气,这样房间内的氧气就能保持恒定水平,人们不需要开窗调节空气,就能获得舒适的体验”,徐匡迪表示,目前智能建筑群已经开始小范围实验,雄安新区是“一张白纸”,应该尽早研究。

  相关链接

  徐匡迪详解雄安新区规划:有千年轴、人民轴、中华民族复兴碑

  河北雄安新区自4月1日设立以来,其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就一直未公开,方案研究到了什么进度?遇到了哪些难点问题?6月6日,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在“中国城市百人论坛2017年会”上揭开了雄安新区规划方案的神秘面纱,回答了上述问题。

  徐匡迪表示,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所提出的要求,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为首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在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半年多工作的基础上,组织了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6家国内顶级规划单位成立雄安新区规划工作营,除现场调查外,还进行了多种方案的研讨和建议。

  徐匡迪表示,在研讨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一个雄安新区规划评审会,请了地理、自然、生态、能源、交通等各方面70余位国内顶级专家,对各个方案进行评审、讨论。预计,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方案研讨工作6月底将会告一段落,届时方案将提交中央审查。

  新区为何选址雄安?

  对新区为何选址在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徐匡迪给出了答案。

  首先,“这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关于城市建设的‘山川定位’立轴线的哲学思想。”

  徐匡迪解释称,按照中国传统南北轴线理论来看,北京城市中轴线南延下来正好是霸州,但因为霸州地质情况不是很好,不适合建新城。经在附近寻找,最后在5个选址中敲定雄县、容城、安新三个区域联合起来叫“雄安新区”。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徐匡迪称,潭柘寺历史比北京城还要早五百年,雄安新区正好位于潭柘寺这条千年南北轴线正下方,而潭柘寺又和通州城市副中心以北京中轴线成对称布局。

  此外,水系也是选址的重要参考,“将城市营建纳入山水体系,山、水、城综合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徐匡迪说,“通州水系较为发达,是北运河的起始点;雄安新区更是位处220平方公里的‘华北之肾’白洋淀。”

  城市必须要有交通来支撑,在建设华北地区京津冀网络化世界级城市群过程中,雄安新区要和通州城市副中心成为北京的一体两翼。“以北京首都机场为顶点,基本是个等边三角形,北京新机场是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重心稍微偏西。所以雄安新区必须要加强和北京新机场的协同,构建面向国际、辐射全国、服务区域的空铁一体化交通网络,同时雄安新区还要服务京津冀,加强对河北省张北、崇礼地区的服务,推动河北省形成两翼的发展格局。”徐匡迪说。

  “千年轴”与“人民轴”

  雄安新区规划的原则是水城相融、蓝绿互映的生态宜居城市。从大的格局来讲,是根据南北向的“千年轴”和东西向的“人民轴”定位。

  何谓“人民轴”?徐匡迪解释称,在白洋淀的西北部,新区中间有一条贯穿新区的主要交通线。这条线被称为“人民轴”,它西起“人民广场”,中间经过“雄安中华民族复兴碑”,东到雄县古城。“新区要绿色宜居,以民为本,绿地要超过50%。”徐匡迪强调。

  新区选址的另一主要因素是人口。徐匡迪称,“这里人口少,三县总人口还不到全国一个县的平均人口,而且3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内基本上没什么工厂,一张白纸。”

  徐匡迪解释了三县人口、建筑较少的原因。原来,上世纪60年代太行山发过一次大洪水,洪水就是经三县所在地流向白洋淀。“之后就有一道禁令,这个地方不许搞永久建设设施。所以这里主要是农田,起步区的拆迁问题非常小。”

  那么为何雄安新区不怕洪水?徐匡迪解释道,“现在的问题不是洪水,而是干旱,白洋淀上游9条河全都鹅卵石见天了!因为在河北省城镇化过程中,保定、正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大城市都是沿太行山而建,为解决城市供水问题,就要在太行山上建水库,这既为了防洪,也为了城市用水。但这也造成白洋淀上游河流基本断流,60年代大洪水以后这个地方没有再发过洪水。”

  白洋淀复杂的水陆情况对规划既是有利因素也是挑战

  徐匡迪强调,新区的建设,是创新经济的载体,是先进科技文化的结晶,更是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在新区建设过程中特别要处理好“城”和“淀”的格局问题,实现山水城市、灵动交融。

  “新区没有山怎么办?目前的一个方案就是把靠近新区周边的很浅的10至20公分深的芦苇地挖深,然后在新区北面堆起一座山,整个雄安新区呈北高南低坡状分布,沟渠中的水可以自然流到白洋淀中。”徐匡迪称。

  徐匡迪表示,新区设立是重塑中国生态文明时代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示范。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对河北省的四大功能定位之一就是“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因此,城镇与乡村的共生共融和共同现代化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建设雄安新区,不是要把农村里的人都搬出去,再搞新区,这是过去东部沿海地区搞开发区的思路,雄安新区与这个是两个概念。”

  城乡如何共生共融?这就要提及白洋淀的一大特点,白洋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湖泊,而是一块湿地,其水路纵横交错,淀中有村,淀中有堤,沟渠相通。徐匡迪称,白洋淀复杂的水陆情况对新区规划既是有利因素也是挑战,不仅有大规模的淀中村,还也有堤上村。“这是非常难处理的一个问题。”

  难点在于,“既要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农民利益,但同时也要发展提高,不污染环境。”徐匡迪说,“起步区相对比较简单,因为起步区不牵扯到湖体。”

  从雄安新区乘高铁41分钟到北京

  徐匡迪还强调,所有专家取得共识之一是,新区是要建设21世纪地下管廊式的基础设施。

  “把所有的东西都扔到地下去。城市交通、供水、供电、煤气、防灾系统,都放到地下去。包括高铁铁路线、车站、大部分市内交通也要放到地下去。把地面让给绿化、人的行走,人走500米就可以到地下找到车站。从雄安新区乘高铁到北京的时间是41分钟。”

  徐匡迪总结,目前新区规划还在深入研究,正在探讨几个重大问题:一是如何做到理水营城,真正形成水城相融、蓝绿互汇、天人合一;二是如何在新区建设中贯彻城乡协同发展理念,真正把新区建设成田园城市、特色县镇、美丽乡村;三是如何在城市建设中抓住科技创新,做到“历经百年也不落后”;四是如何在新区建设中同步修复白洋淀的生态功能。

  徐匡迪透露,为做到理水营城、水城相融,水利部已经同意,将太行山几个水库的水直接输到雄安新区。并且,国家已决定将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的燕山石化整体搬迁至曹妃甸,“他们加工原油用的太行山水将用于雄安新区。”

  原标题:雄安新区规划“骨架”敲定 方案有望9月底出炉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