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子围栏的方式确定停车位,不但在密布程度上解决了用户找不到车的困难,运营平台的调度和日常维修也可以在停车位上进行。
今年3月中旬,广州郊外的一个开发区增城,在全国首个开始采用全区域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5月25日,在上海金山的上海石化厂区及周边地区,80个电子围栏停车位正式设立,实现区域内电子围栏试点。6月1日,伴随着第一批共享单车在漳州龙海市正式投放使用,龙海将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全城电子围栏共享单车的城市。
位于上海金山的上海石化厂区布局了80个电子围栏桩。
从一个区域到整个城市,解决共享单车停放问题的“电子围栏”正在逐步扩大其影响力。“电子围栏只有实现‘全境使用’才有效。”小鸣单车首席执行官陈宇莹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小鸣单车正试图从上海的小范围区域开始试点电子围栏,将逐步推广到全市。
目前上海城市中投放的各色共享单车。
首个“全境电子围栏”如何确立?
和全国大多共享单车已经进入的城市不同,龙海是一个共享单车“空白”的城市,这为全城布置电子围栏提供了天然条件。共享单车属于城市的慢交通系统,在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中,本身就有规定禁行禁停区。“我们去做电子围栏停车位时,要先跟城管部门和街道踩点确认,把这些位置排除掉。同时,在APP的电子围栏上也会显示出哪些是地方政府确定的禁行禁停区域,对用户预先告知。”
因为“空白”,所以可以先找到停车的解决方案再投放。经过与各政府部门的协调合作,小鸣单车在龙海全市范围内用电子围栏圈出了管制区、运营区、禁停区等多个模块,所有住宅小区都被划入了管制区,通过app、车锁、电子围栏的交互,实现有序停放后,再于6月1日正式往城市里投放共享单车。
作为全国首个,龙海市的参照物是广州增城。今年3月,广州增城区开始采用全境电子围栏。“广州增城是城乡结合部,是其它共享单车都不敢去的地方,因为很容易丢车 我们用电子围栏设置了一个外围,用户不能骑出去,这样就对骑行实现了限制。”
“从实际的运营效果看来,用户一开始对于这种停放方式有一些不适应,特别是对于禁止骑行和停放的区域不能上锁不结束计费会有不适应。”陈宇莹指出,但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发现找车难的问题解决了,城市也比较有序干净,对这种制度的接受程度就慢慢提升了。在实地考察了增城开发区电子围栏运营情况和可行性后,龙海对电子围栏的管理解决方案认可并下决心尝试。
广州增城使用电子围栏以后,无需运维人员,用户自己把单车停放整齐。
建电子围栏能降低运营成本?
“说了也不信,这个车不是我们运维人员摆的,是用户自己摆放的,从3月到现在,用户已经习惯了电子围栏,用户每天知道去哪里放车哪里找车,就有秩序了。”在增城,一名运维员指着一排整齐摆放的共享单车告诉记者。
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要求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要落实对车辆停放管理的责任,推广运用电子围栏等技术,综合采取经济惩罚、记入信用记录等措施,有效规范用户停车行为,及时清理违规停放、存在安全隐患、不能提供服务的车辆。这就给共享单车企业提出了一个问题:电子围栏会否增加企业运营负担?
“从数据上来看,共享单车在运营中,最大成本是调度成本。”陈宇莹指出,单车随处停放,使得运维人员要找到车在什么地方十分困难。通过电子围栏的集中停放,运营人员不再用进到小区、公园、园区等一些偏僻的地方以及绿化带去找车,大大节约了运营成本,运营人员的配比也远低于其它没有电子围栏的区域。
用电子围栏的方式确定停车位,不但在密布程度上解决了用户找不到车的困难,运营平台的调度和日常维修也可以在停车位上进行。“电子围栏其实是大大节约平台运营成本的。”陈宇莹还指出,与市政单车一个停车桩的成本大概2000元相比,虚拟车桩和电子围栏只需要两三百元就可以覆盖一个可以停放30辆车的停车位。“成本减少、人员减负,形成一个连锁效应。”
上海离“全境使用”还有多远?
自4月14日起在静安国庆路开始全市首个试点电子围栏后,目前上海的金山、崇明、浦东、普陀等也开始在局部区域布局电子围栏。对比起龙海、增城,上海无论是地域规模、人口密度和城区复杂程度都是截然不同的级别。“上海太大了,如果只是在某几条路上实施电子围栏,那么在没有电子围栏的地方单车就被允许停放在非合规区域。”陈宇莹坦言,在实现“全境使用”之前,仅靠几个点位改变不了全局。
“上海在实现全城布局之前,可以在某些较大范围的区域内使用,逐步确立起一些范例。因为单车的行车距离有限,不太可能跨区骑行。小鸣单车选择到小城市去‘试水’也是出于同样的考虑。”但陈宇莹也指出,上海与龙海等共享单车“空白”的城市不同,上海目前已投放的单车种类太多,涉及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实现统一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就更难协调。
上海市是共享单车最早起步的城市,也是最早出现管理问题的城市。在上海自身的慢行交通系统中,本身规定禁行禁停区就有50多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徐磊青指出,研究表明自行车在3到5公里的短距离通勤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慢交通系统自上海2000到2005年间机动车爆发式增长以来就长期被忽视,如今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后,城市应重拾这一系统。
位于国庆路的上海首个试行的小鸣单车“电子围栏”。
“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利用物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可以更好地规范行业发展,但同时也需要全市层面的统一管理。” 陈宇莹指出,消费者永远会选择最简便的方式,如果不按照统一管理方法,电子围栏的使用率会低,就会形成一个人乱放、所有人都跟着乱放的“破窗效应”,因此在出台对企业管理办法的同时还需要并行慢交通规则支持电子围栏的推进,这样电子围栏才能有望从一个个区域的试点逐步推广到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