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启德教育常春藤导师高校开讲:国际化精英塑造之路

时间:2017-05-27 16:35:46    来源:今视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启德教育CEO黄娴女士为黄征宇先生颁发“启德特聘常春藤导师”聘书

  5月3日清华经管学院,清华大学营创读书会“如何塑造国际化精英”论坛现场,启德教育集团CEO黄娴女士、前白宫学者同时也是启德教育特聘常春藤导师黄征宇先生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学博士生导师郑毓煌先生,从自身经历出发,共同探讨了未来10年国际化浪潮中具有竞争力的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思维,中国的年轻一代特别是大学生,应该如何抓住国际教育机会以实现跨越自己融合世界。

  此次清华大学的论坛活动也成为启德教育发起的《遇见》系列活动的契机,这个系列活动的初衷,是希望整合启德在国际教育领域累积多年的专业经验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如名校、名人、名企等,并将这些优质的资源带到中国、带入校园,通过这些过来人的见闻分享、经验总结,为学生们带来更有价值的,关于学业、关于就业,关于人生的启发。

  以黄征宇先生作为嘉宾的“如何塑造国际化精英”——2017启德教育“遇见”系列主题巡讲亦于15日-22日开讲,启德教育特聘常春藤导师黄征宇先生先后前往中国人民大学、上海东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七所高校,与启德教育集团留学事业部副总经理金冉先生以及这七所高校的师生共同探讨了国际精英领袖的塑造之路。

  2017启德教育「遇见」系列主题巡讲之黄征宇(中国人民大学)

  全球化浪潮下,传统精英阶层遭受冲击

  黄征宇先生提出,当下时代,国际化趋势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不停地推动这个世界发生变化。“中国人传统理念是稳中求进。很多父母都会说,读好的学校,好学校毕业之后找份稳定的工作,找份稳定的好的工作之后,再图一些进步。”而实际上,在国际化和科技发展的冲击下,连传统意义上最稳定的一些职业都面临挑战。

  他以美国为例讲述了金饭碗受到的冲击,医生和律师是美国社会中传统意义上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一位斯坦福大学本科毕业的医学生,经过专业实习后进入职场,几年之后就有机会开设自己的私人诊所,年薪百万美元不是梦。但是奥巴马的医疗改革,使很多医院开始整合合并,变成联盟,很多医生转而从老板变成被雇员,年薪就可能降到十万到二十万美元。而一向人才济济的律师界,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也不复往日辉煌。

  “传统的体面的精英阶层的家庭,在国际化和科技进步下,变得非常脆弱。”与此同时,国际化的精英群体开始在世界上崭露头角,他们可能会多国语言,居住在多个不同国家,他们将目光投向世界,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全球。中国在经历了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和中国本土企业崛起的两个阶段后,迎来了第三个阶段,即本土企业的国际化。在这个阶段,只有具有国际格局的人才,才能满足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需求。

  清华大学营创读书会“如何塑造国际化精英”论坛现场

  敢创新、会选择:国际化精英的思维方式

  而对于如何成长为国际化的精英领袖,黄征宇先生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两个关键的点:一是,要具有创新思维;第二,拥有做“对的选择”的能力。事实上,在黄征宇先生看来,创新思维更多的是指接受失败、拥抱失败的能力,很多伟大的事情在刚开始都不易为人所接受,也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失败,但是最后成功的人,失败、学习、调整、再失败、再学习、再调整的过程却是必经之路,而对于失败的态度,也是美国精英文化中最优秀最值得借鉴的部分。

  至于“对的选择”,黄征宇先生分享了对于美国基础教育的思考,在他看来,美国的家长不是在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而是为孩子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对于今天的中国家庭来讲,这一点颇具启发性,对于孩子的培养,应该更看重对于选择能力的培养,而要实现这一效果,则需要鼓励孩子多尝试,多试错,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方向,而不是随波逐流成为“复制人”。

  启德教育集团留学事业部副总经理 金冉先生

  金冉先生也在人大的活动中分享了关于“选择”的思考。十年前正在职业上升期的他选择放弃高薪职位,考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MBA脱产学习,在他看来,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会造就不同的人生、演绎不同的精彩,不过如果能够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人生之路势必会更顺畅、也更易成功。

  能专注,忌功利:国际化精英的必经之路

  “我一直深信,成功是会留下痕迹的。”曾和美国顶尖人才及成功人士共同工作的黄征宇先生认为,“他们的背景不一定是很好的家庭,他们中很多甚至没有读过名校,他们拥有的与我们一样——就是每天24小时,而他们与我们的唯一差异就是他们的思维。”

  黄征宇先生表示,生活在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可以随时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他们也成为了我们的敌人,因为信息碎片化的同时我们的注意力也被碎片化了,以手机为代表的信息接收渠道将我们的时间打碎、切割,以至于我们无法集中注意力在自己感兴趣和认为重要的事情上。 而美国一些科学家研究显示,最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和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的人。

  “做自己的CEO”,黄征宇先生提出了这样一个概念。生活和工作中的事物,通常可以分为重要的紧急的事、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紧急但不重要的事,以及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而人们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远见以及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郑毓煌老师也表示,能够重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表示一个人做事摆脱了急功近利的心理,做事有一定的规划性。“一个人现在做的事,可以帮助到你的将来。”例如,在国际教育非常发达的今天,无论学生是否选择出国,出国后是否选择回来,都很难说有没有抄近路,而是学生走的每一步,都在铺好通往自己未来的路。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营销学博士生导师 郑毓煌先生

  黄娴女士指出,传统的教育有比较浓重的功利心,学校和学生都奔着考试和分数去,很少会鼓励学生体会过程中的乐趣。“人的一生是持续不停的学习,兴趣在其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学生要学会享受知识扩充、吸收别人观点的乐趣。毕竟在如今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特定的知识不能长久地帮到我们,但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给了我们持续学习的能力。”

  金冉先生则强调了目标和规划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生不同的阶段,拥有的资源不同,能实现的半径也不同,面对象牙塔外激烈的竞争和未知的前程,金冉先生建议当代大学生们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并以此为目标尽早规划,专注于行。

  启德教育「遇见」系列活动中,黄征宇先生向现场学生赠送自己的新书《征途美国》

  领导力——脱离个体层面的焦虑,博弈中的生存哲学

  “人们常常强调资源的重要性,但更为根本的,是拥有获取资源的能力。”担任哈佛大学的校友面试官以来,黄征宇先生在不断思考哈佛大学究竟想要什么样的学生,他认为重要的有两点,一点是,这个学生可以带给其他学生什么价值,另一点是,这个学生的加入能够为整个团队以及整个社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顶尖高校对于学生的选拔,已经脱离了学生个体是否优秀的程度,而是将之放到一个关系网络中去考量,是否为我所需。

  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黄娴女士认为,领导力取决于一个人的影响力,但是一个人影响的人数,不在于说话的技巧和内容,而在于行动和坚持,更在于能够给团队成员表现和发挥的舞台,帮助成员取得成功。 郑毓煌老师也表示,东方的“以身作则”与西方的lead by example有异曲同工之妙,领导力是其行为带来的影响力而非位置。

  2017启德教育「遇见」系列主题巡讲之黄征宇(中山大学)

  谈到国际教育的影响力,黄征宇先生认为,中国留学生去美国不只是为了融入主流社会,更好地跨文化适应不仅仅是融入当地文化,更重要的是融合,是贡献,输出中国的优秀理念与文化。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主流文化是各个不同的移民文化的碰撞冲击、互相博弈,而呈现出来的结果。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精英参与美国生活,中国人也有机会在美国文化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参与到美国多元文化的交流和重塑中。

  “教育改变人生”,而促进教育的改变是教育行业很多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共同愿景,启德教育一直希望在这一点上做些有意义的事情,让更多的人认识世界,有改变人生的机会。基于这种初衷,我们今年开始在校园组织具有公益性质的系列活动,“遇见”系列讲座就是启德为了给在校大学生邀请到更多能够分享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的优质嘉宾资源搭建起的一个活动平台,并且把这个活动系列化,启德希望能够通过邀请到名校校友、名企高管,近距离走进高校举行讲座与沙龙活动,通过自身经历为大学生分享他们学习、工作、生活的经历与感悟,为大学生未来有更好的选择有所借鉴和启发,提前遇见自己的未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