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习习,海浪声声,在一艘缓缓驶向海洋深处的邮轮上,“俞你同行”,来一场文艺且浪漫的读书沙龙讲座,简直快哉!
爱好阅读的教师齐聚在蝴蝶夫人厅
5月23日下午2时,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教学与知识管理中心于慈江老师与来自新东方各校的近百名优秀教师一起,在歌诗达大西洋号邮轮2楼蝴蝶夫人厅,进行了“与书结缘,诗意人生”的主题讲座。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暨人文教育首席专家于慈江老师
诗人、译者、诗评人、文学评论家、资深审读审议专家……慈江老师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头衔颇多;而今,他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人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暨人文教育首席专家”。
于慈江老师立志推动新东方人文教育。在他看来,通识教育的核心部分就是人文教育,而人文教育的核心是阅读经典。阅读经典基础在于对字词的深刻理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字看似简单,实则博大精深。
通透理解一个字,需要下大功夫。“北大有个教授,教一个汉字,能讲两周”;读字典是一件极其枯燥无聊但能充分积累文化底蕴之事,编字典则是无数次重复这个过程,“有位大师说过,编字典就是折磨自己”,于慈江老师从《大汉和词典》说起,讲述了日本知名汉学家诸桥辙次主持编纂这本词典的故事。
一部《大汉和词典》,历时35年,最终以13卷辞书的方式与读者见面;这其中的热爱和投入、坚守和苦斗,没有“行不由径”的决心,难以完成。《论语·雍也》中讲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所谓“行不由径”,即不要走近道。于慈江老师认为,不论是读书还是教书,我们都可以将这四个字作为座右铭,踏踏实实读书做学问,锱铢累积,人生底蕴自会积累得无比深厚。
学生时代的于慈江老师也常读字典。当年他通读《辞渊》,为了查透“月亮”一词,就翻来覆去看字典。高中毕业,他以贵州文科第二的成绩考上北大中文系,学校奖励了一部价值不菲的《辞海》,他收藏至今,视若珍宝。
大多数人都会喜欢读小说、诗歌或散文;也有人能将字典读得津津有味并且乐在其中吗,比如莫言和钱锺书。“钱钟书曾说,‘字典是旅途中的良伴,上次去英国时,轮船上惟以约翰生博士的字典自随,深得读字典的乐趣’;如果能在一本书上船,在海上阅读,我愿意带《说文解字》,字典非常值得反复看,反复读”。
认真听讲座的老师
此外,坚持阅读、广泛涉猎也是于慈江老师一直在做的事情。小时候,一本《三国演义》让他爱不释手;中学时,《莎士比亚戏剧集》《中华大字典》等书也反复阅读,“这个爱读书、好读书的嗜好伴随了我整整半辈子了,也令我不知不觉中积攒和庋藏了以字、词典为主的数万册好书。好读书的人不会感到孤独。假如我有时间,我会像饥渴的饕餮一样,把我身边书架上的书一本本都读完,也就没有空闲去感受寂寞、体味孤独。”于老师动情地说。
阅读让人充实,让人有趣,让人能在生活中发现独特的美,更能让能不孤独不寂寞,如同杨绛先生的感悟,看很多书就像到处旅游一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于慈江老师看来,阅读和旅行,从来都是缺一不可,互相伴随。
“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于慈江老师将王小波这句话分享给在座老师。他表示,坐拥书城、腹有诗书不仅能让我们气自高华,很大程度上也等于让我们拥有了自己的“诗意的世界”。
动情演讲的于慈江老师
“有史以来,人类的脚踪与风采便依赖于文字与书本来记录和书写。一旦文字书写得隽永而优美,文学便滥觞了,诗歌便烂漫了,人心便柔软了,世界便诗意了。而阅读,而与书本亲近,便是收获或体味这份柔软和诗意的最佳途径或必由之路”,这是让于慈江老师沉浸在书香世界的美好出发点。
“文学永远是入口,也是出口。坚持与书为邻,持之以恒,也便会日有所进”,在于老师如诗般的语言和现场阵阵掌声中,读书沙龙结束了;而新东方教师们追求书香人生的脚步,从未停止。
如果带一本书上船,你会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