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医疗体制改革和投资医疗行业的政策不断出台,进一步推动了医院行业走向市场,整个医院的并购活动呈现出显著上升趋势。
战略投资者和私募股权投资者纷纷看好医疗健康产业,尤其是战略投资者纷纷延伸发展或者跨界投资健康产业。实际情况中,大部分医院投资扩张都会产生3-5年的投资性亏损,但是不扩张,又无法完成企业财务规模的成长。这也成为投资机构对医院投资有所保留的主要原因。
今天,高特佳执行合伙人孙佳林分享了医院投资扩张的几种模式,从投资者的角度,看看我们关注医院扩张的哪些要素。同时,高特佳投资还在文末分享了来自“医学界智库”的《2016年中国医院并购报告》。
一、医院投资扩张的几种模式分析
1、 新建医院
新建医院模式是大部分公立医院扩张的主要模式,该模式最主要的优点在于权属清晰,管理相对简单;劣势在于投资规模较大,短期内会拖累投资主体的财务指标。
2、 并购扩张并购扩张模式
主要是已上市医疗服务机构采取的主要模式,并购模式对扩张主体的资金要求较高(恒康医疗收购公立医院)。
据统计,2016 上半年国内医院并购项目 29 个,并购交易金额 65 亿元。其中战略投资者对国内医院的并购金额和数量持续增长,其中交易数量达到 23 起。披露的交易金额达到 50.7 亿元,环比增长 54%;财务投资者并购数量有所下降(私募基金投资),但金额上升显著。
由此可见,战略投资是目前医院并购的主导,其中主要的参与者系各类型的上市公司,包括已上市医疗服务机构。其中,恒康医疗在 2016 年上半年收购了兰考县内一家三甲医院,两家二甲医院的全部股权。
数据来源:PWC.
未上市主体则主要借助原有股东股权稀释吸引外部投资的方式获得资金从而采取并购扩张(美中宜和在数论融资后华平投资已成为第一大股东)。并购扩张可在短期内增厚并购主体的财务表现、获取医生资源、客户资源,拓展业务区域范围或经营内容。
3、 外部培育
外部培育模式主要是指借助现有民营医院品牌,拟扩张主体通过与你扩张主体无法律关系的第三方或者拟扩张主体在计划新设医院主体中只占有少部分股份的形式,与其他投资机构进行合作,在现有主体之外进行培育。
4、 公私合营医院
公私合营模式以新世纪儿童医院为代表,指中国政府为在地方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目前力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模式。
PPP模式在医疗领域有巨大发展空间,并得到广泛应用。鉴于中国公立医院的强势地位,民营医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都需要考虑和熟稔与政府及公立医院紧密合作的各类 PPP 模式,以精巧和最大化地撬动社会资源,支持自身发展。
针对公立医院的 PPP 模式各种各样,有独家服务合同、承包科室、特许经营、委托运营、混合所有制合资运营等。 PPP 模式主要优势在于提供直接渠道引入公立医院的人才储备和技术实力。一般情况下,私营医院运营商难以在短期内以其他方式获得这两类资源。
PPP模式下,公立医院的声誉亦有利于营销及拓展该模式下私立合作方的客户群。然而,PPP 模式亦对私立合作方的资质及经验要求更高,公立医院一般会慎重选择合作伙伴,尤其重视对方的声誉、业绩及管理专长。北京新世纪儿童医院与北京儿童医院的 PPP 合作,是其中较为典型的医疗领域公私合作案例。
【作者:高特佳投资 执行合伙人 孙佳林】
医学界智库:《2016年中国医院并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