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启德教育集团统计数据显示,加拿大已经成为中国学生留学低龄化占比最高的留学目的国,目前赴加拿大留学的低龄学生(本科、高中及以下)比例已接近75%。相较于研究生阶段再出国留学,低龄留学,家长考虑的因素则更多且角度也有所不同,比如安全、环境、教育质量、孩子的适应程度等,近期,启德教育特别开设了低龄留学专家讲堂:从孩子的成长看留学选择,邀请邀加拿大低龄留学专家朱凡博士,通过朱凡博士讲述不同 孩子的加拿大留学成长故事,让低龄留学家庭认识到孩子蜕变必经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会遭遇地困难和挑战,并提早准备。
朱凡博士的三个孩子均在中国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后前往加拿大继续学习。大女儿是多伦多大学心理学毕业生,二女儿是Ryerson大学设计专业大二学生,小儿子是多伦多高中11年级学生。朱凡博士出生于广州,就读于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大学任教数年后移民加拿大,从事教育和成长服务事业。既是亲子教育专家,也是加拿大低龄留学家庭楷模。以下为近期启德教育低龄留学专家讲堂中,朱凡博士关于三位低龄留学加拿大的中国学生的案例分享,以及从中分析出低龄留学生在国外最需要培养的三类素质:
启德教育: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启德教育低龄留学专家讲堂!今天朱凡博士会和我们分享关于加拿大中学留学的一些情况,让我们欢迎朱凡博士!
朱凡博士:各位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听讲座。首先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和我的团队在加拿大多伦多做低龄留学生的监护人,因为对于不满十八岁的留学生,他必须要一个加拿大公民或者永久居民做他们法定的监护者,负担起家长的责任;我们另一个业务是成长监督,因为加拿大的中学是学分制,没有高考,选什么课跟大学的专业有关,所以选课是非常重要的,我和我的团队会在每年开学前与学校的顾问沟通,为孩子分别做适合的选课计划。
中学留加新气象:学生更主动 ,学校更友好
启德教育:在您的这些经历中,有没有一些关于中国留学生出现的新的现象可以分享给我们?
朱凡博士:当然,其中一个比较明显的是,以往的话,我们的同学只是想着怎么去读书?老师给他编了课,他就去上了,但今年发生一个非常新的现象,这些同学非常的主动关心,他所学的课程跟大学有没有关系?这样的话,老师就知道你到加拿大来是为了读大学,跟本地的一些学生不一样,因为本地的学生可能一半毕业就是就业。这个现象是发生在学生中的。
而在加拿大教育局这边,也有新的现象出现。加拿大公立教育局,包括我在的有三十多所学校的多伦多公立教育局,是很愿意收留学生。为了孩子们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他们特别要求每一个学校都建立同学会,每年的迎新也都是为了让孩子们更有归属感,这里会安排老生专门带着新生,这种是以前没有的,这也是当地教育局不断探索发现的结果。
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在多伦多天主教公立教育局里,数学测试是用中文的。每一个学生去到那边读中学的,都要经历过新生入学的水平测试,一个是测英语,一个是测数学,因为这是毕业拿毕业证书,必须要通过的这两门课程。测英语,当然是用英语来去测了,但是测数学它是用中文的,除非你看不懂中文。曾经有一位在深圳读国际学校的学生要在多伦多做测试,但是他说糟了,因为我在学校里面,所学的这些都是英文的,虽然他是讲中文为主了,但是学的所有科目都是英文,以至于多伦多天主教教育局不得不调用一份英文卷子给他。
启德教育:以往我们家长都是担心孩子用英语答卷影响发挥,多伦多天主教公立教育局为什么这么做呢?
朱凡博士:加拿大的数学教学比国内要慢两到三年。英语答题因为受限于语言而不能理解试卷,这样就不能真实看到学生的数学水平,所以他们就建议用中文去做新生入学测试,这也就出现了一个被形容为“瘸腿”的情况,就是说一方面中国孩子到加拿大,比如说读初一,数学其实已经完全不用再上,因为数学水平已经足可以等于加拿大十二年级的水平,甚至可能更高。而另一方面他们的英语水平动可能只相当于本地的六年级或者七年级的水平,会出现这样的一个不均衡,需要在课程规划中慢慢弥补。
案例一 学霸的困惑:自我管理、规划未来的能力养成
启德教育:今天活动前不少家长也提到这样的问题:国内的资源已经很好了,送孩子出去究竟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一点,您有什么看法?
朱凡博士:这也是我一直在观察中思考的问题,通过几个案例来解答给大家。
曾有一位北京四中的学生,在加拿大多伦多一所很好的公立学校就读。在国内读书的时候,他就是一个学霸,还是学生会主席,到加拿大后他也是每天拼命学习,结果发现即使天天学到深夜两点钟,成绩都不能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他是用中国的方法去学习,国内的教育更像平面式,通过书本获得知识,参加考试然后进入大学。但是加拿大的教育理念,尤其是中学阶段,是比较立体化的,全面的,学生更多地是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去读书。
后来他就后来选了一门课叫做职业规划课。这门课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明白学习并不只是为了拼知识。他选修这门课后,也和我有过交流,他说他选这门课最大的收获是老师告诉他,你将来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你要做什么样的职业?想做什么样的职业,你大学可能就要读什么样的专业?大学读什么专业,就跟中学所选的科目又是有关的。
上了这门课,他就开始考虑了,他想将来去联合国做事情,我说行啊,我说这个没什么特别的,因为联合国也是一种职业而已,通常要不就做文职员,要不就是专家型。他说想做文职人员。我又进一步了解到,他的父母希望他可以读商科,因为读商科,他的优势非常明显,数学非常好,英语也没问题。但是我建议他,如果未来想去联合国工作,不妨考虑另外一个专业:政治系。但读这个专业的话,一定要学生个人感兴趣,父母也要妥协。读多伦多大学的政治系,将来就有机会去联合国,因为这个专业毕业的很多学生,将来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他听取了这个建议,在十一年级的时候,就调整了课程,变成了偏重选择围绕着这些大学政治系所要求的课程。比如他修了国际关系、国际事务等的这些研究,这些听起来好像是大学的课程,他就修了这些课程,高中毕业后也成功地入读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录。
通过这个案例想要表达的是:中国学生在国外读中学,必须要为自己的未来,要去多一点的考虑和多一点的做决定,这一点,也是这个孩子的父母跟我分享的,说这个说不定就是把孩子,送出去的最大的价值。
案例二 频繁变换寄宿家庭:学习尊重规则,学会与人相处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孩子出去读中学,通常就是两大类住宿,一个是住校,一个就是住寄宿家庭。住校的话很简单,但住寄宿家庭就复杂一点,尤其是我们这些个孩子,一般来说,我们的孩子不喜欢跟人打交道,但是住宿家庭就要跟人打交道,而跟人打交道的这个功课,对于我们中国的这些中学生的孩子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很弱很弱的要补充的地方。
这个孩子来自石家庄,他选择的寄宿家庭事实上非常不错,是一位大学老师的家庭,非常照顾这个孩子,节假日还会特地带他去吃中餐。但是这个老师也会给这个学生一些规定,其实每个寄宿家庭都有规定的,只不过有些不明文写出,这个老师是写出来的,其中一点是希望他的房间保持干净整洁。
这个孩子没出国之前,家里有保姆,从来不用干家务。到了加拿大之后,孩子就不知道如何收拾房间,房间乱七八糟,洗澡的时候,寄宿家庭也有要求,比如洗澡后要把地板擦干,地面是湿的话其他人可能会滑倒;另外希望他的毛巾不要直接带回房间,因为毛巾滴水会把地毯或者木板泡坏,但是这个孩子却总是忘记这些规矩,以致于最后这个家庭不得不主动要求这个孩子寻找其他寄宿家庭。
这样的周转发生了很多次,大概换了三次之后,孩子开始明白,出国读书,中国学生只要英语过了关,学习能力都非常强,但是如何正确与人相处,可能还需要从头学起,经过几次转换寄宿家庭的经历,这个孩子也开始明白,住在别人家里,就必须要遵守人家的规则。
所以,把孩子送出去的另一个价值,就是让孩子们提前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一个家长跟我说,其实把孩子送出去读书,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助推器,还有家长说,中学阶段就送孩子出国读书,是提前断奶,也就是让他更早学会如何与人相处。
案例三 虎妈陪读:学会放手
第三个案例,关于陪读。因为低龄留学的原因,很多爸爸妈妈会去陪读,在多伦多现在大概有两千人左右的陪读家长。第三个案例,这个孩子的妈妈,去陪读的时候,不仅是陪读了,她甚至也把国内的一些家庭教育的想法也带到了加拿大这个新的环境当中,比如帮孩子找课外补习。但是其实在加拿大,并不流行这个,而且课外补习意义也不大。
因为在加拿大,尤其是中学阶段,很多大作业都是团队类的,多个同学一起去学习去完成,这也是不流行补习的原因,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加拿大,尤其公立学校,它的教育理念,多多少少就是有一部分学生毕业就开始就业,有一部分的人毕业之后再继续读高中,但是中国的孩子们基本都是为了升入大学继续学习,所以学习目的也不一样。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位妈妈给孩子安排了补习,结果却非常失望。她想办法把孩子的时间填满了。随时给孩子一本书,叫他别浪费时间。这个孩子也觉得自己很另类,他说妈妈,既然你已经选择了让我在这边学会成长,能不能你给我一点空间?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我不会令你失望的,所以他就把妈妈劝回去,自己去参加各种活动,包括社团活动和一些其他的兴趣活动。
这一点也是把孩子送去加拿大念高中的一个价值所在,因为到了读高中的时候,尤其好的中学,父母没办法帮助他们。毕竟要让孩子有空间去成长,既然已经把孩子送出去了,就让孩子学会在新的环境中去成长,你会发现,把一个孩子从熟悉的环境,送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绝对会接受更多的挑战,同时也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