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商讯>正文

校园贷315特辑(三):名校贷《借款风险报告》揭教育缺漏

时间:2017-03-15 11:36:52    来源:南方企业新闻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广告】近日,名校贷依据其APP中嵌入的“借前测试”后台数据发布了国内,《大学生借款风险报告》,报告涉及地区风险意识分布、风险评分、主要借款风险等几个方面,多维度警醒当代大学生在使用校园普惠金融服务时,务必提升自身风险意识。

  事实上,近年来通过校园贷平台实施的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仅去年3月至今就已有上千学生被骗,涉案金额高达两千多万!然而报告却显示,84.1%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薄弱,大学生借款风险评分平均分仅为65分,对风险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数据显示,常见的校园贷诈骗类型包括:帮别人借钱、利诱陷阱、黑中介黑代理、不正规审核等,而其中最常见的即是利诱陷阱和帮人借钱。七成以上的受骗学生都因此“被借贷”。这类诈骗最主要的手段即是骗取学生的个人信息,骗子声称“帮忙”、兼职或提供好处费、提成等,表示学生仅需负责借款无需还款,最终说服学生用本人信息在各平台申请借款,借款成功后骗子拿钱消失,留下受骗学生承担还款责任。尽管手段雷同性极高,焦点访谈、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也曾深入报道,但这类诈骗却并没有因此减少。

  名校贷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强化风险教育,名校贷先后推出了刷单诈骗套路解析、名校贷大讲堂、借款四问、借前测试等多个系列策划,甚至编写了朗朗上口的防骗歌谣,拍成了视频进行传播。可是,借前测试的后台数据却让他们感觉到了大学生借款风险意识教育的任重道远。

  《人民日报 》曾发文表示《“校园贷”离不开风险教育》。大学生借贷本是救“急”不救“穷”、救“难”不救“奢”,“校园贷”并非是祸,缺少安全的弦,就容易深陷其中。不论是在及格线徘徊的风险意识均分,还是不达二成的风险意识优秀率,都表明了大学生借款的安全弦还需继续拉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