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推动科技”,这句话似乎在科技界流传已久。不管是无线化还是电子化的发展趋势,都在让人变得越来越懒。无线耳机也是如此,从头戴式蓝牙耳机、入耳式蓝牙耳机,到双耳无线耳机,一步步的让用户摆脱线材的束缚,目前市场上大热的AirPods,便是其中一个代表。

其实在AirPods大放异彩之前,双耳无线耳机也有不少出色的产品,功能与使用体验都不输于AirPods,甚至有部分表现还在AirPods之上。今天我们手上的黑格U1 Go同样是、出色的双耳无线耳机,与AirPods几乎同时发售还能取得不俗的销量成绩,它究竟如何获得用户的认可,且随我们一起看看U1 Go相比于AirPods,到底有几斤几两。

初看黑格U1 Go的包装,大气的黑色作底,正面以LOGO点缀边角,背面则提供产品信息,简洁沉稳却不落窠臼。有别于常见的“天地盖”设计,U1 Go内层以抽屉方式呈现,内附耳机充电盒、充电线、三对硅胶套,以及保修卡说明书等。配件足够齐全,也考虑了不同耳道大小的用户而配备了三对尺码不同的硅胶套。

AirPods的包装则是延续了苹果产品的一贯传统,纯白色天地盖设计,附件也包括了充电盒、说明书等。但AirPods并没有配备充电线,用户必须额外购置。

在外形上,且先按下两者黑白迥异的颜色不表,U1 Go的外观在笔者看来,是要胜过“剪线版EarPods”的,不过这也属于见仁见智的问题了。但在佩戴上,则必须有个高下之分,AirPods的佩戴感与普通的EarPods无异,半入耳式的佩戴的确能匹配更多人的耳朵,但也带来佩戴不稳的风险以及漏音的问题。

从黑格官方披露的信息来看,U1 Go有两种佩戴方式来适配不同大小耳道,以笔者实际佩戴的体验,也的确兼顾了稳定性和舒适度。相较于苹果固执的半入耳式,入耳式这种从高端耳机延续下来的佩戴方式,对音质更为友好,体现在U1 Go上,则相比AirPods不再漏音,低音质感强劲许多。

说到声音,U1 Go选用了一颗来自娄氏的动铁单元,在调音上也一改动铁低频单薄的缺点,扎实的低频氛围,辅以清丽人声的表现张力,应对流行乐曲可以说是手拿把攥。反观AirPods,其声音整体素质稳稳高出EarPods一筹,这估计是许多用户没有想到的。不过可能是受制于动圈单元的先天瓶颈,AirPods的中高频部分解析、通透性均不如U1 Go,其优点在于有力的低频质感和氛围感,比较适合欧美电子舞曲类音乐。

由于两者的音质差距并不是很大,如果说不喜欢入耳式的用户可能会喜欢AirPods多一点,但具体到使用的操控感受,可能两者的区别就很明显了。黑格U1 Go采用机械按键设计,通过左右耳单元的按键,可以控制开关机、播放/暂停、上/下一首、接通/挂断等操作。此外,U1 Go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还拥有专属APP,用以调控全局EQ和音效设置。

AirPods采用的则是无按键设计,涉及到的所有媒体播放、通话控制都需要双击唤出的Siri来语音操作,笔者实测语音识别效果,。然而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对于安卓设备而言,AirPods就无能为力了,由于无法唤出语音助手,所有操控都需要在手机上自行完成,这也意味着手机无法离开AirPods太远,否则一旦来电,很难及时接通。

如果非要找出U1 Go与AirPods实质性的区别来,唯有两者无线传输上的区别了。根据官网披露的信息,U1 Go不仅支持APTX编码传输,还采用了新一代无线技术,,传输速率达到596Kbit/s,稳定性更高,辐射仅为普通无线的千分之一。而AirPods只支持256Kbit/s的AAC编码传输,采用的还是传统蓝牙标准。

从参数上看,两者的传输标准差异很大,如果用户聆听的是高品质音乐,在听感上确实有所差异。但如果用户大多数仅仅以320Kbps MP3为听音基准,那AirPods与U1 Go的实际听感并没有拉开很大差距。

当然,苹果作为全球科技第一巨头,AirPods身上也有不少黑科技加持,如长时间续航、快充等,这一点作为国产新锐厂商确实难以追赶。不过作为售价几近AirPods一半价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从操作体验到音质表现均不逊色于AirPods,足以说明U1 Go本身的产品力。如果你对AirPods的价格难以接受,抑或使用的是AirPods无力应对的安卓系统,可以考虑将黑格U1 Go加入到备选中,或许会给你一个惊喜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