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商讯>正文

京津冀联动治霾:红警同步拉响背后

时间:2017-02-22 11:25:03    来源:北京日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启动红警!”去年底,华北地区出现大范围区域性重污染过程,北京迅速发布空气重污染,应对措施。此时,津冀区域20多个城市也共同启动了,级别的红色预警。

  在三地协同治污以来,同拉“红警”还是,。

  2014年初那场来势汹汹的雾霾,直至今天很多北京人记忆犹新。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发现,我国中东部143万平方公里沦陷在灰霾之中,北京、河北、天津污染更甚!

  2014年2月20日,北京率先拉响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紧接着又升级至更,别的橙色预警,这就意味着全市必须迅速实施停产、停工、停放、停烧等“六停一冲”的狠招。彼时,北京有36家企业停产,75家企业被限产,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渣土车等高污染车辆更是立即停止运输。

  在长达7天的空气重污染过程中,天津和石家庄相继启动了重污染黄色预警,暂停所有施工工地土石方作业的措施,部分企业停产限产。但黄色与橙色相比,应急措施的强度低了一级。

  同样的重污染之下,为何北京启动橙色预警,河北天津是黄色预警?网上出现许多质疑。

  那年,刘龑(音:yǎn)就在北京市环保局应急处负责重污染应急的相关工作。他说:“红黄不一,是因为当时三地应对空气重污染的预警分级标准还不同。”北京的预警分为四级,而河北和天津则分为三级,且三地判定污染级别的持续时间、指数范围等标准都不一样。“当发生区域大面积空气重污染时,同一次污染,各地都按照各自的分级标准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

  空气是流动的,污染物会不断地积累,向周边地区扩散,这就决定了大气治污不能各自为战。就治理雾霾而言,区域联动共同减排是,出路,统一预警分级标准势在必行。

  去年6月,三地环保人员聚集石家庄举行研讨,会议的焦点只有一个:如何实现统一预警分级标准。

  其实早在2013年,三地已经确立了协同治污的思路。当年10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成立,遇到重污染天气集体会商,整体研判天气变化,为预警启动提供支持。而越来越多的大范围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发生,使得京津冀地区更要加快脚步实现统一预警。

  统一标准面临的难题不小。“标准统一需要综合考量。相对河北天津来说,北京当时的预警启动门槛偏低;而对河北来说,上一版的标准又相对过高,但考虑到南部一些污染比较重的城市,又不能太低。”刘龑说。

  京津冀往年的污染实况,区域污染的特点,重污染发生的频次……诸多数据一一摆上桌面,经过反复的斟酌磋商,在开了十几次会,征求各方意见后,终于形成科学可行的统一标准。

  标准不一的难题刚解决,应对措施有宽有严的问题接踵而来。

  同样的污染等级下,河北的车在当地能行驶,但是开出来到了北京,可能进不了城。同样一个级别的预警,,企业到底需要减排30%,还是50%?“就是确定了30%,如何实现、能不能实现,还需要现场考察和测算。而由于不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工艺不一样,实现起来的难度也有差异。”

  去年夏天,环保部率三地人员进驻河北沧州一家大型石油炼化厂,为寻找答案进行细致的调研。掌握企业精细化减排情况固然是此行目的,环保部门还想通过摸排调查,制定统一的企业停限产指南。

  毋庸讳言,因产能结构不同,地方财政收入情况不同,河北省压缩落后产能治理污染,面临的压力自然要比两个直辖市大得多。因此京津两地与河北四个城市结对帮扶,共治污染。自2015年至今,北京已斥资9.6亿元支持保定、廊坊两市治理散煤、淘汰锅炉。

  迄今为止,刘龑已经两次参与北京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修订。,一版预案中,全市橙色和红色预警期间限制排放的工业企业数量增加到了2500多家,上一次这一数字是2100家。他说,“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沧州等城市也已完成应急预案修订,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实行统一的重污染应急分级标准,在环保部的统一调度下,开展重污染应急区域联动,推动区域共同减排。”

  将协同治理向纵深拓展

  京平

  由“各自为政”转向“联防联控”,三年来,京津冀地区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环境生态作为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理清工作思路,取得突破进展。向好的态势,激发着三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士气,传递着三地“不信蓝天换不回”的决心。

  保护空气没有旁观者, 治理雾霾谈何局外人。在这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中,团结就是力量,协同方能共赢。同处一个大气流场的京津冀地区尤其如此。从独立预报到联合会商,从各立标准到化三为一,从单独执法到统一行动……以“协同”二字为支点,京津冀强化区域互动、资源共享、补位配合,正撬动着跨地区治理雾霾的生动实践。

  京津冀治霾起步稳健,但越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行之有效的协同治理亟待向纵深拓展。从“病理”上看,“心肺之患”是几十年工业化扩张积累的产物,根治有赖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三地治霾的协同,最终落点在产业发展的协同。我们必须拿出全局眼光,在区域经济体的环境容量、工业布局、未来走向等方面从长计议。三地都坚守地区发展的功能定位,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抱成团朝着顶层设计的目标一起努力,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全面提升,雾霾治理才可能真正成功。

  以更大视野来看,协同治霾只是一个缩影,折射的是医治“大城市病”的有益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大基本出发点在于,把解决北京的问题纳入到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通过对非首都功能进行疏解和再布局,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解决“大城市病”之路。以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环境生态为突破口,三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少方面,越来越朝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作用互补、利益相连的路子走,美好前景值得期待。

  协同“一子落”,三地“满盘活”。一以贯之锁定“协同”二字,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与决心。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