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国内资讯 > 各地商讯>正文

江苏:急救车上确认后 患者可直接送入导管室

时间:2015-05-07 15:53:54    来源:扬子晚报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扬子晚报网5月7日讯(通讯员 范嵘 记者 薛马义)7日,苏大附一院举行“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揭牌仪式。记者获悉,苏大附一院成为第四批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胸痛中心。至此,该院成为江苏省首家获此殊荣的省属综合性三甲医院。今后,患者在急救车上,或者在框架协议内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确诊后只需在微信平台上通过该院介入科医生确认,便可直接送入该院导管室进行手术,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

  胸痛中心是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一种特殊的医疗模式,其工作原则就是按照科学的程序,通过严格的流程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整合各种技术力量,使胸痛的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能够在第一时间按照医学常规和指南进入诊治程序,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胸痛中心已经成为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将变得“更快、更准、更好”

  据苏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胸痛中心负责人杨向军教授介绍,以往普通的急性胸痛诊疗,从患者拨打急救热线,到院前120急救,到来院后挂号、检查、缴费,直到进行手术,其中环节如果稍有耽误,都会耗费大量时间。“为了尽量缩短就诊时间,当患者被送到我院的‘胸痛中心’后,接诊的医务人员会快速评估病情,并启动接诊计时表,开通绿色通道,为抢救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

  “在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上,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变得‘更快、更准、更好’。”苏大附一院院长侯建全表示,具体来说,胸痛中心认证的意义在于改进和完善急性胸痛的诊治流程:对于明确的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通过合理的流程提高救治速度和选择合理的救治策略。同时,通过分层筛查检出低危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合理使用有限的医疗资源,给予患者最佳化的治疗。将院前、院内及院后各项资源进行了整合,规范了各项救治流程,提高了救治效率,进一步提升了胸痛病人的救治水平。

  医师24小时值班;导管室24小时随时待命,随时接收病人

  目前,苏大附一院胸痛中心已经成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团队:医院介入组医师24小时值班;导管室24小时随时待命;STEMI绿色通道24小时畅通。中心还规范并建立了急性胸痛分诊流程、急性胸痛诊治流程、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一键启动导管室流程、协作医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转诊方案等,为胸痛患者的救治带来了制度上的便利。

  比如说,急诊只要接诊胸痛病人立即行心电图检查,一旦确诊,护理人员全程陪护血管重建治疗,保证转运安全、及时、顺利;医生们通过微信平台实时进行交流,通过分析患者主诉、心电图等手段为患者提供最快最有效的救治方案;胸痛中心病房、急诊监护室随时接收病人,保证危重病人术后持续治疗;导管室日常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驳(IABP)、临时起搏、心脏超声等辅助设备,提供更多医疗支持。

  该中心还建成包括“院前移动的胸痛中心工作站”、“急性胸痛门急诊”、“胸痛中心观察病房”、“重症监护室”在内的涵盖院前、院内、出院后各个阶段的一体化、无缝衔接的急性胸痛救治服务体系,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速优质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苏大附一院心血管内科正式成立于1975年,1983年完成国内第1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1991年植入国内第一台植入式心脏除颤仪(ICD);1992年国内第一个自力更生开展冠脉内斑块旋吸术;1999年建立心脏病“绿色通道”,开展急诊冠脉介入手(PCI)术。目前一年开展经皮冠状动脉造影3000余例,其中PCI1000例左右,急诊PCI术400例左右,在苏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

 

        原标题:《急救车上确认后 患者可直接送入导管室》

       ——内容来源:扬子晚报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登、转载的各种稿件、图片均有可靠的来源,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并不代表新讯网观点,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本站自动屏蔽违反《广告法》词语。

请选择您浏览此资讯时的心情

相关资讯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主办单位:北京时代互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单位:西部数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