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名 《果洛遇见你》:发现城市文明与藏区文明的交融
从“蚂蚁森林”到“1元购画”,公益爆款产品逐渐涌现,这与公益理念的转变息息相关。通过互联网的低门槛、场景化与连接性,公益项目正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之前单向输出的公益属性,也增强了反馈机制,使公益对象和普通人之间产生更直接的联系。
然而,公益的运作始终有其固定的流程架构。对于一些小型的、传统的项目而言,既无法看到公益的即时反馈,也不呈现更多的色彩与艺术品位,如何使这样的公益更加互联网化?如何不玩“1元购画”的噱头,也能为公益项目做爱心续航?
最近,一部名为《果洛遇见你》的纪录短片在某知名公众号上一经发布,阅读量迅速破10万+,朋友圈也被刷屏,令不少网友深受感动。记者得知,在这部短片之前,该幕后团队已围绕果洛公益事件执行了组合式的运作计划。《果洛遇到你》的成功,对那些直接面对不发达地区困窘的基层公益而言,这种新的形式无疑具有开创性与启发意义。
果洛加思呼寄校三年级小女孩艰辛的上学路。
据了解,《果洛遇见你》所记录的镜头是在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的一次公益活动中拍摄得来,这次公益活动属于中华儿慈会“希望之履”项目的一部分。“希望之履”项目从2010年开始,由筹委会带领志愿者团队在全国范围开展针对“穿鞋难”的不发达地区儿童的资助工作。来自杭州的第三方支付公司——连连支付,是该项目的主要合作企业,数年来走进宁夏、甘肃、青海等边远省份的多个市县,为数千名家庭条件欠佳的学子送去运动鞋或棉靴等物品。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希望之履“黄河计划”的重要一站,本次公益之行的筹备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也开拓了公益生态互联网化的崭新形式。
以公益者为主体,定制你的公益
“专属感”是连连支付总结本次公益活动的关键词之一。目前,更多年轻人的公益意愿被互联网真实丰富的信息所带动,当遇到一个专属感较强的公益渠道时,更多人将乐于尝试。
“专属感”有两个维度。一是透明可见:透明机制的阐述未必要冗长赘言,只需直观公益对象的境况,始终见证公募机构平台实施公益的过程。以蚂蚁森林为例,网友对应的实体树牌上刻有地块编号,网友也能查验树的种植和养护情况。二是分享自我价值:社会人通常需要社会互动中被自己所在的群体所认同,而公益是一种能将通过对消费来弥补社会情感支持的不足转移到对“互助”概念的崇高感认同上来的最佳途径。无论是公开树木成长排行榜或者是在朋友圈传播1元购买的画作,都是对自我价值与群体达成一致的努力。
线上认捐的网友都能收到这样充满爱的感谢卡片。
在这次果洛捐鞋的公益活动中,连连支付一开始就着眼区别于传统公益的“征集祝福-现场展示”形式,利用“以你之名,为藏区孩子送上棉靴”的H5破题,网友只需动动手指,即可在页面上选择希望捐助的某位藏区孩子,而连连支付将代网友将一双棉靴亲自交到这位孩子的手上。作为活动的反馈,在孩子收到鞋后,网友会在微信上收到一张认捐孩子与带有网友名字的新棉靴的合影,转发出去,即可分享自己的爱心与公益信念。这样极其简单而直接有效的设计和互动方式,使得此次活动在短短5个小时内就募集到了1026双鞋,并有近万名网友为果洛的孩子送出祝福。
为爱心续航,远比互联网爆款重要
孩子们面对镜头表达兴奋。
互联网让更多的人参与公益,但公益更重要的在于对象群体是否能被持续关注。研究发现,不管是渐冻人还是自闭症患者,其关注度随着病毒性传播的冷却都会直线下降。多年来,连连支付一直联合中华儿慈会努力巩固“希望之履”现有成果,让社会目光投向偏远地区孩子的足部健康。此次,连连支付更是借助影像记录一种绝对的真实,调动受众情绪,深化慈善认同感,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镜头,两地孩子在不同时空里互动。
在纪录片《果洛遇见你》里,西部一处神秘的藏区,在与繁华城市镜头的拼接式对照下,可以看到远山向雪山、城市文明向宗教文明的伸展与交汇,看到两地孩子在生活中、人性里的契合与共通,匮乏相对于丰富也因理解而消融。生活的底色是共通的,连连支付希望改变公益以往贫困黯淡的基调,通过与藏区孩子们深入的互动游戏、交换礼物、同走数公里的崎岖上学路等形式,传达一种乐观互助、平等相爱的新型公益精神。
“互联网+”时代,公益有更多玩法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推动社会责任体系的升级。基于对国内的社会背景和群体的分析,社会责任的践行正变得丰富多元。连连支付副总裁郑箭认为:“公益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很好的切入点,对慈善形式的创新关乎企业个性的输出,也关乎品牌差异化的建立。”连连支付近期一系列的慈善举措,既是对互联网时代公益的拥抱,也为社会树立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