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京津冀地区有望用上俄罗斯天然气

时间:2017-09-22 15:28:12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上乔斯克油气田生产区。记者 张晓东摄

  俄罗斯石油工人在作业。记者 张晓东摄

  核心阅读

  上乔斯克油气田为俄罗斯石油公司下属的上乔斯克石油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上乔斯克)所有。虽然位置偏远,但其拥有巨大的油气储量与稳定的产能。今年6月底,北京燃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北燃)以11亿美元获得了上乔斯克20%的股权。有专家认为,中企的投资为这片油气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利于促进中俄之间建立起可靠的能源桥。

  上乔斯克油气田进入稳定开采阶段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伊尔库茨克州北部的茂密原始森林里,方圆120千米无人烟,曾经只有熊才是这里的主人,如今,坐落在这里的上乔斯克油气田正成为一片能源绿洲。高耸入云的钻井平台,规模庞大的油气处理中心,密密麻麻的管道,一片繁忙景象展现在记者面前。

  上乔斯克总经理亚历山大·伯利兹纽克感慨地说,以前,除了地上的莽莽林海,以及地下蕴藏的丰饶油气,这里什么都没有,建设是从零开始的。但现在油田区已建设了3个基地、3个发电厂,铺设管道734千米、高压输电线路615千米,修建道路343千米。

  上乔斯克油气田拥有原油可采储量约2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约1722亿立方米。目前,上乔斯克油气田已进入稳定开采阶段,年产原油800多万吨。

  伯利兹纽克很自豪地向记者表示,上乔斯克在俄罗斯石油公司下属子公司中算得上优秀生,管理水平及效率非常高。记者在参观时发现整个油气田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在中央控制调度室里,设置有一个巨大的屏幕墙,上面可以实时观测,各钻井出产原油、水分、压力、电力供应状况都一览无余,基本上依靠键盘操作就可以调控整个生产过程。

  记者探访的基地有8个居住区,约1600名石油工人。工人宿舍里干净整洁,有完备的通风和保暖设施。每个居住区都摆放着各种绿植,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京津冀地区有望用上俄罗斯天然气

  专门负责这一收购项目的北燃副总经理许彤对记者表示,北燃与上乔斯克的携手是水到渠成的。许彤介绍说,北燃属于保障民生部门,首要任务是提高首都天然气供应水平,解决北京冬天供暖期燃气紧张问题。作为国有企业,北燃要为北京天蓝水清作贡献,在北京加快环境与大气治理力度背景下,寻找稳定可靠气源也是北燃的当务之急。

  从俄罗斯石油公司来看,公司未来还要继续加大勘探与开发力度,后续投入比较大,资金有些吃紧。这对于北燃资本进入是个绝好机会。从技术上来说,上乔斯克油气田的天然气大多是石油伴生气,如果不采出来将会影响产油。俄罗斯政府要求油田将不少于95%的伴生气回收,避免被白白烧掉。从经济与环保的角度看,将这些气供应到中国是理想方案。

  许彤表示,3年后将建成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罗斯段“西伯利亚力量”延伸到中国支线距离相对较短。据报道,预计到2020年,每年将有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通过这条线路供应给中国。2021年天然气输送到北京的量有望达到30亿立方米/年,可占到北京燃气供应量的1/6。许彤强调,在满足北京用气的前提下,北燃用户也要进一步覆盖到津、冀两地,实现煤改气的区域连片治理,京津冀地区均有望用上俄罗斯天然气。

  中俄携手建立起可靠的能源桥

  北燃投资上乔斯克,是第一个由中国地方能源企业入股俄罗斯能源资产的项目。北燃方面表示,这笔投资回报率将超过其国内项目,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要比从海外购买的价格便宜。

  这是北燃与上乔斯克共同打造的民生项目,双方对此都表示赞赏。北燃董事长李雅兰表示,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上乔斯克为中俄两国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因为俄罗斯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中俄双方通过合作建立起一条能源之路。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谢钦则表示,北燃持股上乔斯克使俄罗斯石油公司有机会进入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向东发展是公司最具潜力和最重要的战略方向之一。

  此间分析认为,这个交易的达成将使双方构建一个纵向一体化合作系统。中方公司获得东西伯利亚一处最大型油气田项目的股权,该项目拥有发达的基础设施,并能够接入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而俄罗斯石油公司则获得未来准入中国天然气市场的可能,包括利用天然气通过第三国中转的方式供应给终端消费者。伯利兹纽克对记者表示,来自中国的投资为这里注入了活力,对俄罗斯能源勘探与开发起到了推动作用。

  能源资源交易只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基础,双方合作的领域与范围要广阔得多。许彤表示,借此次合作机会,北燃将继续深化双方上游相关领域合作。未来在下游领域比如天然气汽车开发方面,北燃要利用最近20年来中国在技术、经验、装备上取得的优势与俄罗斯进行深度合作。谢钦评价说,与中国公司的合作,是俄罗斯石油公司集成运作方式的典范,这能够促进俄中之间建立起可靠的能源桥。

  (本报莫斯科9月21日电)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晓东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22日 22 版)

  (原标题:“中企投资为这里注入活力”)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