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15种南果京津冀三地开花结果1500余亩

时间:2017-09-08 17:22:24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香蕉、番木瓜、火龙果、黄皮……这些平素成长在热带、亚热带的水果,经过本市18年的引种、试验、筛选及示范推广,先后在京津冀三地开花结果。

  记者从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获悉,目前有15种南果仅京津冀地区种植有1500余亩,本市栽种800余亩,河北省500余亩、天津市200余亩。

  从北京引种至唐山市多家种植园的火龙果、巴西蕉等南果表现怎样?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许永新和怀柔种植能手席桂清等来到唐山市多家南果种植基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在唐山市丰润区西那母三村一品农珍生态园的温室大棚里,一株株火龙果抱着石柱,呈三棱状的枝条搭在横竿上,枝条顶端或吊着一两朵穗形花苞,或吊着已长成拳头大小的火龙果,生机勃勃。一进大棚,许永新便动手疏花疏果。“一个枝条留一个花、一个果就够,如果有两朵花、两个果,一定要剪掉一个。”听到多名技术员说“舍不得摘时”,许永新解释说,想要果儿大,下手就得狠,否则果子之间会争养料,要么果子个头儿小,要么黄化掉。他现场示范剪掉新发的枝条,剪掉已采过果儿且刺点少的老枝,“坐果时,留的枝条要长些。一棵火龙果保留5条结果枝、两个营养枝最好。”

  “树熟”是南果北种的最大特色,水果品质和口感都比长途运输来的南方水果要好。许永新表示,如果不成熟就采摘运输,很难达到最佳口感。

  自1999年起,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率先在北方地区进行南果北种试验,至今已18个年头。南果北种从开始时的不被认可到现在被广泛接受,推广种植品种从1个发展到15个,种植面积从一个大棚发展到现在的1500余亩。

  如何让南果安心“落户”北方?许永新介绍说,首先面临的技术难题是改良土壤。然后要解决品种与设施的匹配,因为果树大小不一样,农业设施也是如此。此外要考虑温度、透光性。有些品种对环境有特殊要求,“比如番荔枝开花坐果时需要较高的湿度,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坐果选在6月份比较合适,一是北京湿度变大,二是用高压喷雾增加湿度,提高坐果率。”

  许永新称,鉴别一个品种种植是否成功,第一要看是否正常生长,第二产量和品质不能下降太多。“不能照搬南方经验。”许永新举例说,火龙果在南方每亩400棵,在北方则要加大密度,每亩1000棵左右,“个体的不足用群体来补,让产量不至于过低。”

  从适应性、观赏性、效益性出发,被引种的南果哪个最优?经过一步步筛选,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制定出评分标准,其中,省工、管理简便、经济效益好的火龙果排在第一位,并先后在北京地区推广500亩,其亩产最高接近2000公斤,每亩盈利三四万元。又经嫁接等技术,在本市大量推广的红肉火龙果,不仅果型周正,而且比最早引种的白肉火龙果含糖量更高、口感更好。目前,红肉火龙果的种植面积已占整个南方水果引种面积的60%。

  每年北京市都会有两次的集中培训,10余年来京津冀已陆续免费培训“南果北种”技术千余人次。

  近几年,为适应北京农业“调、转、节”新形势,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主要引进了节能型南果品种,重点引进亚热带品种。这些品种具有相对耐寒性强、冬季休眠的特点。京郊设施种植无需加温也可以安全越冬,降低了能耗,冬季休眠则可减少用工和用水,对保护北京生态环境具有积极作用。(北京市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站 柯南雁)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