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rginia,简称UVA),是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于1819年创建,是美国历史上首个独立于教会的高校。自U.S.News开始颁布全美大学排名以来,弗吉尼亚大学始终名列全美最佳公立大学的前三名,作为『公立常春藤』之一,是一所享有盛誉的世界顶尖的研究型大学。
UVA的本科和研究生录取率都很低,在激烈的竞争中,中国学生怎样才能够脱颖而出? UVA的前招生官Parke Muth详细告诉了我们这些值得了解的申请相关的事。
问: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中国留学生有什么不同?
和过去相比,其中一个巨大的变化是,现在来美国求学的中国学生更多了。在很短的时间内,UVA申请人数由原来的20人变为了2500人,变化真得很大。
最早到美国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可以获得一笔奖学金,这笔钱来自于一名香港的商人,他希望能够借此对美国的教育事业有所促进,于是来UVA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中国学生都能得到全额奖学金。
我们首先招收了两名中国学生,他们都非常优秀;到了第二年,我们又招了三名中国学生。当时正是我们发展海外生源的最初期,而很多中国学生甚至还没有考虑过要来美国念书,因此我们也希望通过招收这些学生,来让更多的中国学生知道我们的存在。
能来UVA的中国学生本身都很优秀,在大学里的表现也非常突出,他们其中的一名最后进入了哈佛商学院进修,另一名目前正在从事股票证券方面的工作,还有一名学生担任着一家全球500强的企业的工程师。
我们比其他学校要更早意识到中国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得以在中国拥有非常稳定的学生来源,很多优秀的中国学生最终会选择我们学校。后来我有幸获得了一次来中国游历的机会,当时我去了很多名校,尤其是拜访了很多知名高中。其中就有北京四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等等享誉中国的中学。
问:近年来中国留学生迅猛增长,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的确,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中国学生的数量在迅速增长,但是这对我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近年来我所接触到的学生还是那么优秀。中国幅员辽阔,人才济济,在全中国招收10个还是80、90个学生并没多大区别。但是,当我们反观现在美国一些大学和学院的所作所为,我更担心的是他们的招生方式,我不认为一次性招收1000名新生会是件好事,但是有很多学校就是这么做的。他们过于依赖硬性标准,看重托福、SAT分数和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的考察。
当你和100个同国籍的人在一个地方,你就必须拥有极强的个性,这样才能不跟他们扎堆,而是更好地融入美国的生活。如果你身边同国籍的人很少,那你就不得不和其他地区的人交往。在一个两三百人或者成百上千人的集体里,有些人就会只和来自同地区的人们交往,但就我所知,那些拥有好工作、进入好学校的学生靠的不仅仅是聪明和动力,他们会潜意识地培养自己接受文化的技巧,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在面试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一个人能够真正表现出色的必备素质。
拥有优秀成绩的人很多,你为什么选择这个学生而不是其他人?因为他会融入课堂,会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会去寻找新机会,而这些能力很多学生都不具备。如果我去外国,可能我会去认识一千个朋友,和他们待在一起,我并不是在责怪这些学生,只是我认为用硬性标准衡量学生是不妥的。
在中国,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中国学生的应试能能力是举世闻名的,但仅仅拥有好的托福成绩并不意味着能够自如地和他人交流。问题是,现在美国的大学的成本高昂,如果学生人数不够,就没有足够的学费来维持平时的开销。于是,很多美国大学的目光开始转向国际上那些想要出国的学生,他们渴望拓宽自己的视野,他们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去接受教育,为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就这样国际学生的比例在不断攀升。
问:在美国大学里,中国学生扎堆的现象似乎很严重,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学生中,现在美国学生也是一样。一些住在北部(比如纽约和波士顿)的人更愿意和同样来自北部的人相处;南部的人也更愿意和南部的人相处;或者说,来自同一个社区的人更愿意聚在一起,而同样是运动员的人也可能成为朋友。总而言之,当你处在一个上万人的大校园时,你的任务之一就是在这个大圈子里拥有属于自己的小交际圈。
国际生只和国际生交往的现象很普遍。但是,如果他们一直这样做,这对他们来说就是局限了。我知道他们不想说“我不和其他的中国学生说话”,积极地去参加社团、参加课外活动、和更多的人相处这也许很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在影响周围的人。
问:上国际课程的学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哪个更优秀?
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有时候我会跟人说,如果你去中国的那些顶尖高中问“谁是最聪明的学生”,答案就是那些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我指的是那些想考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学生。他们都非常优秀,其中一些人的英语水平不比那些读国际课程的学生差,有的甚至还要好。
如果你和南京外国语学校、北京第四中学本部或是其他什么学校的前十名的学生聊一聊,你就会发现他们真是太棒了,个个都是万里挑一的人。能进那些学校读书,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才华,但是很多美国的高校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误以为IB 和AP课程更好,因为这些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更广,同时也和美国学生所学习的课程更相似。但是,如果你真要找那些优秀学生里的优秀学生,还是要到参加高考的人群里去。
不论你学哪个课程,只要你够聪明、够勤奋,你都可以成为好学生。否则,即便是上了IB或者AP 课程,你也做不到。现在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误区,他们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国际课程班就意味着就能被美国的一流高校录取,然后在美国的学校里也会表现出色。但是,我认为能不能被录取是取决于学生自己。
我见到的中国学生不多,所幸的是他们都很出众,因此我不会过分地在意他们的教育背景。在这个人口大国里,我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如果你和排名前5%的中国学生聊过,你会发现他们能和世界任何地方的学生相媲美。还有很多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他们的英语水平也会让你大吃一惊。也许是因为他们参加过暑期培训,也有可能是因为他们的勤奋。但是,随着高考越来越淡化英语的重要性,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情况也许会发生改变。
当然,我也看到中国的一些学校也在努力地做出改变,它们正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去思考不同答案的可能。
问:对于那些不知道如何选择专业的学生,您有什么建议?
我所希望学生们能够做得到的就是,不要将自己的专业作为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有很多人认为,选择商学、经济学或者是数学就意味着前途光明。我不否认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意味着你需要和成千上万人竞争。
我见过一个学生,她从室内艺术专业毕业。对此他的父亲很不满意。他认为,自己支付了高昂的学费将孩子送进大学,本来希望她能够学到一些技能,而不是无所事事。然而,在学习的时候,她学会了其他的一些技能,现在她和一些有志投资西方艺术的风险投资家合作创造出了一个投资市场。她做这个事情可要一大笔钱的。
尽管她是一名室内艺术专业的学生,但是她那会自学了市场方面的知识,所以她赚钱了。现在,她已经被麻省理工学院的Sloan商学院录取,因为她做自己热爱的东西。她富有热情、有创意。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现在想这么做,而且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理解他们。当然,我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做到这样,他们会说你必须要选什么专业,但是有些家长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们理解一个文理学院的学位可能要比商科文凭好,因为你会学会如何写作、如何思考,很多东西是在商科或是工科都无法学到的。
在某种意义上,如果你非常聪明又非常勤奋,那就会有例外。你的专业是什么都不重要,如果你是学哲学的,华尔街的那帮人就会特别看重你,因为学哲学的人没有不认真的,你做事不会马虎。
我认识一个曾在德勤负责招聘工作的人,而他现在做的就是在培训人去面试,于是我让他和一些中国学生一起吃饭,让他聊聊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说:“我从来不会招收那些GPA 4.0的人。”在座的很多人都非常惊讶,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着4.0的成绩。他接着说:“因为,在大三大四这两年,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告一段落,你会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GPA。很多学生会下意识地选择那些自己擅长而又容易得高分的科目,但这种努力是为了分数而不是为了学到知识。我知道很多人在意GPA,其中也有很多成绩很好,比如3.6或者4.0。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更加聪明。
我知道一些学生会去上很多课外的课程。一般来说,学生会选择5门课,而这些学生则会选择7到8门课。因为他们希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如果你想要雇用或是录取这些学生,这种求知欲就是很好的敲门砖。如果学生真的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且执着追求,他会愿意和其他人谈论自己所热爱的事情,也会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比拥有经济学专业背景或是GPA、GRE的高分更加重要。
问:很多学校会对候选人进行面试,UVA也不例外。对此,你觉得学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我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成为一个开创者。也就是说,在面试中你得说一些别人没有提到的,我的意思不是说你一定要做一件没有任何人尝试过的事情,就比如说我认识一个室内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她对艺术兴趣盎然,那是她所热爱的,当她去麻省理工学院面试时,招生官们可以感受到她的热情,这样就很棒,在申请麻省理工学院的商科课程时谈艺术,只有她会这样做。我看到麻省理工学院的人发给她的电子邮件,从中完全看得出来他们喜欢她。
每个人都有着与众不同的故事,而每一段故事的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你讲述的方式。如果你能学会很好地讲述一个对你而言重要的故事,那将会让你受益匪浅。
要想让自己的故事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会很自然地想把自己做过的最杰出的事情说给别人听。但是对于多数17、18岁的年轻人,你们杰出的经历大同小异。即便你在高中表现优异,不要忘记,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人在高中也是学校里的佼佼者。不要仅仅因为你是高中模拟联合国社团的社长就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尽管这在中国的确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但这并不能真正打动别人。因为还有成百上千的人也把他们在模联社的成就当作很了不起的经历,这并不能让他们脱颖而出。我的意思是,如果模联是你的兴趣所在,那这段经历确实对你有所帮助,但如果你只是为了经历而经历,那模联这个标签本身没有丝毫用处。
今年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很棒的文章,她说到自己在搬家时意外发现一幅在幼儿园时作的画,这幅旧画唤起了她对探索世界的渴望,因为画的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事。这件事就像一块小宝石,它聚焦在一段旧时的回忆里,这是个奇妙的时刻。“我记得,幼儿园时,我第一次对中国以外的世界产生兴趣,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而现在,我想出国留学……”写得很美。但试想一下,如果你对你爸说:“我申请大学的文章是关于一幅幼儿园时作的画的。”多数家长都会说,“这太疯狂了。不,你应该写一些自己的获奖经历。”每个人都认为获奖经历是件很重要的事情,然而其实它并不是全部。
问:很多中国学生会在申请文书里编造一些根本没发生的事情,对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国外招生官常常怀疑中国学生提交的文书是不是他们自己写的,尽管其中许多都写得很好,我们还是会说“这太糟了”。我也写过文书,也常常读一些文书,还在大学里教过上千节创意写作课。我常说,我并不总是清楚是谁写的这篇文章。这个暑假我就准备写篇文章解释为什么中国学生越来越难直接从中国考进一些国外学校,因为国外的招生人员已经开始怀疑中国学生申请文书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当他们打开一份申请,他们会怀疑:“这个学生是否请过中介?这个学生是否真的写了这篇文章?这个学生真如文章所写的那么优秀吗?”
现在媒体上有很多关于成绩单、推荐信、论文造假以及此类中介机构的报道。有些很优秀的学生因为身在中国而遭到歧视,因为别人都不相信他们所获得的成就是真实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现在有越来越多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寄宿学校的中国学生被录取,因为至少他们就读学校的真实性得以保证;他们的成绩单的真实性可以保证。
问:您怎么看待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时,他们请中介做准备这件事?
在美国,大多数人认为那些帮助学生的人都是中介,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专业的升学顾问,都是能胜任自己工作的美国人,但是很多人都误会了他们,这也是一个问题。有些中介会为了钱而帮助学生,这也是让人认为他们不好的原因之一。这些中介帮助学生找到一条录取的捷径,而他们的负面报道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即便他们和学生都没有做什么不妥的事。一些中介公司之间也有着很激烈的竞争,这并不是一件好事。然而这可能无法避免,因为人总是要为了生活而挣钱。
这是个灰色地带。不管顾问是来自美国、中国或者什么其他地方,他们帮助学生考虑怎样去看这些学校,确定申请多少学校,这些都没问题。但是申请流程当中有一项,要获得推荐信。在中国,这是个大问题,因为这就是个现实。大概95%的推荐信都不是真的,这就是真实情况。而美国大学也多少知道这些,他们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不再继续装作不知道,但是大部分时候他们不会。
因为学校有这样的要求,很多人就不得不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只有拿到推荐信,他们才有被考虑的可能;但是他们又拿不到推荐信,所以他们就编造了一个。你们这是在鼓励学生要申请就违背道德,大学知道这个却没采取多少措施,所以我认为美国大学在这分明是负有强迫人的责任。
在分数上更是这样。中国的有些中学给学生分数不高。那么如果你的成绩单上有一个低分,然后带着它去申请,你肯定进不了一流的高校,所以他们又改动下分数,因为如果不改就进不了好学校。所以,这也是美国大学里问题的根源,他们会说“噢,里面有些C”就不让你进好学校,但是在一些中国中学里,确实是给学生C的,事实上不是学生自己改的成绩单,是高中学校改的。我知道有些学校会这样做。他们告诉我说,学校有一个给美国高校的成绩单,有一个他们自己的成绩单。
问:那美国的高中是怎么给学生分数的?这和中国的中学有什么不同吗?
美国有加权分数。学生在AP班里得了个B,但因为它是AP课程,我们还是会在成绩单上给他一个A。这就叫“加权”,但是中国不会像美国高中一样这样做,但实际上美国高中一直是这样做的。如果是AP或者IB课程,由于加权分数的存在,拿到4.5的GPA,或者即便只拿到4.0,你也没什么好奇怪了,因为有加权。
如果在中国呢,他们会说“好吧,这个学生在这个班上拿了个B,但是这个学校是个重点高中,他的班级是重点班,所以我们也要改成A”,这样说没问题。但是坦率地说,大部分学校甚至都不在乎,你们常说高考只在乎分数,我觉得有点言之过早。美国的很多大学也会越来越这样,他们也会只关心分数,如果你有一个很高的SAT分数或者不错的GPA,他们也会对你另眼相看。
当然,那些最好的大学,他们会从最优秀的里面挑最优秀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学校从中国一下子招了1000个学生,他们就不会花时间来审视每一个学生,1000个学生,每一个都个性化审读,那工作量会很大。在有些情况下,这是走规模的经济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小学校也会如此。他们需要全额付费的学生,所以现在有些学生能去一些不是最顶尖但也很不错的学校,但是他们的英语几乎都开不了口。
有一个关于某一个大学的笑话是这么说的,“我去了这个大学,然后我的中文变得更好了”。我有朋友在餐厅里排队,前面是中国学生,他们甚至不能点餐。就这样,他们要完成五年的学习。他们的第一年基本上都是英语预备。这就不是说,50000一年上四年,而是50000一年上五年,如果你的英语确实比较差,一年可以补上。但如果你是和1000个其他的中国学生待在一起,你的英语能提高到什么程度?那些这样依赖学费的学校有很多问题。他们招进来的这些学生也许是很聪明,但是他们的英语能力远远落后了。
问:中国学生在美国一般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一些中国学生会出现抑郁的情况,吃不下东西,甚至不能毕业,最终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得到一个开心的结果。当很多学生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会遭遇文化冲击,他们去参加某一个学术计划但是却没能攻破它。大学正是锻炼你的地方,在现实社会里只会更难。在大学这种冲击可能只会持续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如果你没有做到这个实习或者与社团主席的位置失之交臂,可能你会伤心一阵子,但是毕竟这还是在学校里,这是一个可以让你学习失败的地方,你会从中慢慢成长。如果你想开创自己的事业,想赢得奖学金,这都是很好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