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各地新闻>正文

京津冀大气治理打出组合拳 最高可问责地市书记

时间:2017-09-01 17:47:47    来源:北京晚报    浏览次数:    我来说两句() 字号:TT

  秋冬季节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雾霾重污染的高发期,这段时期的空气污染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年该地区的整体空气质量状况,也更容易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日前印发,提出从今年10月至明年3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上的28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重污染天数均要同比下降15%以上,其中北京PM2.5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数要同比下降20%。

  今天上午,环保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攻坚行动方案相关情况。记者了解到,该行动方案由1个总方案和强化督查、巡查、专项督察、量化问责等6个配套方案组成,其中量化问责是一大创新,问责将结合发现问题的数量对准区县、地市,最高将问责地级市委书记。

  第一次制定秋冬大气治理方案

  据介绍,整个攻坚行动方案和强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专项督察方案、量化问责规定、信息公开方案、宣传方案等6个配套方案是一套组合拳。

  《攻坚方案》围绕全面完成《大气十条》考核指标,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存在的薄弱环节,从重点区域、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入手,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本兼治措施,并按照清单式制、台账式的方式,将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分解到各个城市,将具体任务一一落实到各个市区县,推动治理措施真正落实到位。6个配套方案进一步细化落实保障措施,从创新督察机制、强化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责任、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和宣传报道制度等方面作出系统安排。

  环保部大气司司长刘炳江介绍,这是第一次制定秋冬季的大气治理方案,以往都是年度方案;也是第一次设定了秋冬季大气治理改善比例的目标,对于各个城市,这是第一次“量身定做”量化的指标,过去原则性多,大尺度目标多,这次是目标精确到了每个市、区、县。

  刘炳江强调,行动方案不仅是改善空气质量的攻坚战,也是供给侧改革和企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战,方案创新提出了量化问责的配套方案。整个方案体现了监测评价精细化,减排措施精细化,监管问责精细化。

  开展机动式中央环保专项督察

  此次攻坚行动方案,配套方案中的强化督查方案、巡查方案、专项督察方案明确了“监督”二字,促进压力传导到位。据了解,攻坚行动期间将采取督查、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五步法”,强化督查严查突出大气污染问题,将问题移交地方政府限期解决并向社会公开,组成100多个巡查工作组对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核查和“回头看”,对问题突出且解决缓慢的地方开展约谈,选择10个左右问题最为突出的市(区)开展机动式、点穴式的中央环境保护专项督察,落实大气污染治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方案提出,在攻坚行动方案实施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实行区域联动、综合整治,进一步加大对违法排放大气污染物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促进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据了解,督查将聚焦散乱污,煤改电,煤改气,错峰生产这四大方面,这是目前影响京津冀大气突出的问题,也是督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最多的四个方面。

  环保部环境监察局局长田为勇表示,督查按照执法的情况了解企业的违法违规情况,巡查还要查企业到底改没改,还要了解各部门怎么落实,“巡查既查企业,也有督政府。”他说,今年京津冀强化督查从全国抽调了5600多人,而巡查人员则全部从环保部机关和直属单位抽调,共1240人,每个人参加两次,也就是一共2480人次的巡查。督查是两个星期,完成后队员就回去了,巡查是驻点,人员一盯到底,发现问题要督促地方解决。

  发现两个问题问责副县(区)长

  此次攻坚行动创新推出了量化问责的措施。据了解,量化问责将问责事项分为“任务型”和“结果型”。

  “任务型”问责中第一种是未按要求完成交办问题整改的,发现两个、4个、6个问题的将分别问责副县(区)长、县(区)长、县(区)委书记;第二种是通过强化督查或巡查再发现有新问题的,发现5个、10个、15个问题的将分别问责副县(区)长、县(区)长、县(区)委书记。

  地市级层面,行政区域内被问责的县(区)达到两个、3个、4个的将分别问责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

  “结果型”问责是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排名,排名后三位且改善目标比例低于60%的问责副市长,低于30%的问责市长,污染不降反升的问责市委书记。

  把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与市县党委和政府责任捆绑在一起,有效调动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国家环保督察办公室副主任刘长根表示, 量化问责关注的重点是县区级的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落实情况,同时延伸到地市级党委政府及有关单位的落实情况,不允许应付,不允许懈怠,不允许不作为乱作为,“只要你不干活可能就会摊上事情,只要你不落实责任,就会被问责。”

  他说,量化实际上是促进工作抓实抓细,方案布置下去后,什么问题,什么情形问责什么程度都有明确要求,环保部在督查,地方也要举一反三,要一层层把任务压下去。

  强化督查截至明年3月29日

  据了解,强化督查的时间安排为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3月29日,分为两个阶段。督查重点包括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的综合整治情况、小锅炉淘汰情况、清洁取暖及燃煤替代情况、错峰生产情况和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落实情况等。

  派驻巡查的时间为2017年9月15日至2018年1月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8个城市均派驻巡查工作小组,共102个。其中北京、天津各安排了两个巡查工作组。

  伴随式报道曝光地方不作为问题

  方案提出,要抓紧实施大气重污染成因和治理科技攻关项目,强化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重点行业管控等基础研究。每个县至少建成两个、每个区至少建成1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建设更多城市监测微站,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区域联动,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重污染天气应对是攻坚行动决胜的关键,各地要加快完善应急预案,为秋冬季重污染天气应对提供保障。

  方案提出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要公开环境保护部印发的问题督办清单以及整改落实情况,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作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打好攻坚战。

  环保部宣传教育司巡视员刘友宾表示,攻坚行动期间要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采取伴随式报道等方式,积极宣传攻坚行动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及时曝光地方不作为、环境质量恶化、企业违法排污等突出问题,主动发布权威声音,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共同营造“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强大舆论氛围。

  答问

  今年空气质量

  应比去年好一些

  大家都关心今年是否还会跟去年一样重污染频发。对此刘炳江表示,大气污染跟污染排放、气象条件有紧密关系。污染排放方面,今年布置的减排量接近去年的3倍,比如去年完成了80万户的煤改电、煤改气,今年的指标就是300万户;去年关停了不到1万户燃煤小锅炉,今年是4.4万户。

  从气候条件来说,从2013年实施“大气十条”以来,京津冀地区经历连续暖冬,气象条件不利。以北京为例,1949年以来到2012年一共发生5次持续一周左右的静稳天气,可2013年一年就发生了7次,2016年6次,今年上半年已经发生了4次。刘炳江介绍,9月5日环保、气象部门会有大规模的气象会商,届时会有一个更加准确的判断。“减排量放在那,如果天气稍微有利点儿,我相信今年空气质量应该会比去年好一些。”

  中国不会发生

  光化学烟雾事件

  针对今年以来全国臭氧污染受到关注的情况,刘炳江表示,我国现在不会、将来也极少可能会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他说,根据2016年的总体情况,在我国的338个城市中,有71%的城市在臭氧空气质量达标线上下晃动,出现少数天次超标也是以轻度污染为主,中度污染都很少,没有出现臭氧严重污染。从发展趋势来看,过去四年多的监测和一些试点监测的历史数据显示,基本处于年际波动的状态,这属于正常的波动。

  “大家非常关心中国会不会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中国政府也高度关注。我们组织过专家分析,世界历史上发达国家发生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一般臭氧浓度数值都达到了6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个别城市在2000微克/立方米以上。中国的臭氧浓度远低于此,并且正在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控制臭氧前体污染物,所以中国现在和将来不会、也极少可能会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刘炳江表示。

  本报记者 张航 J067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本文共有人参与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