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最美书店钟书阁又上头条啦!8月31日下午,书店内满是从全国各地络绎赶来的读者,排起的长队只见头不见尾。而使得这一现象的发生,只因一个人和一本书。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遇见韦杰,为了遇见《仿佛》,更为了遇见“活在当下”的自己。
韦杰:活在当下,让时间更丰富、更厚重
当天下午2点,钟书阁内200平方米的环幕阅读大厅,座无虚席,他们都在等待韦杰的出现,等待他带来新书《仿佛》的分享。
一如既往,韦杰一身中式服饰亮相,而背后是他希望吸收传统文明的精华,同时加以现代化的表现方式,把中国的文化能够再传导出去的意图,这也是当代人应当承担的责任。
在《仿佛》读者见面会一开始,韦杰便以形象的例子引出了他想和读者探讨的命题,即是什么是活在当下。“有一天,我去跑步,从11点跑到了中午12点半,在这一个半小时里,我大概跑了9公里路。这时,我们是按照公里数在计算我们的时间,那我究竟跑的是公里还是时间?”
韦杰说,不管是现代二十四小时制,还是古代的十二时辰制,所有的时间区分的方法,都只是为了让大家更加准确或者更加简便地解决好自己正常的事。“但是如果你想要快速达成自己的目标,时间必须是一个非线性的增长,也就说需要对时间要有不同的区分方式,可以按照人的阶段、阅历或者所经历的丰富程度来区分。这样一来,我跑过的那段路,才可能比一个半小时更丰富、更厚重。”这就是他所理解的“活在当下”。
在回答“自己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时,韦杰透露,他现在的状态基本上是这样的:抓主线,让其他的事情自由发展。比如在踏入钟书阁进行分享之前,他几乎不会想来这里的这件事,从来不会去假设所有未发生的事。在他看来,这也是“活在当下”的一个状态表现。
《仿佛》:是一本写给“小朋友”看的书
在韦杰20分钟的分享中,现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随后的互动环节,更是将整个见面会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您曾经给我签过一本书,上面写的是‘和光同言’。我当时很诧异,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说话的人,总控制不住自己想要说话,所以非常惊喜。我想请问您当时为什么会签这个字?”话音未落,笑声迭起,原因在于提问的是一位10岁的小朋友。
而韦杰的回答,也使得现场读者不自觉的笑出声来,随之而来的是阵阵热烈的掌声。他说:“叔叔不夸张的这么回答你,因为我就等着这一刻你来问我。因为对我来说,我那时签下这个字的时间和当下这个时间是重叠的。所以我是想借‘和光同言’这句话和你再次见面,同时告诉你未来可以‘和光同’任何东西,因为它都是平行存在的。这样你的人生可以更豁达,更丰富。”
事实上,在韦杰看来,《仿佛》也是一本写给“小朋友”看的书。而这背后蕴含着他对读者最大的祝福。“当我们活到一定年纪,或者拥有一定阅历,或者当我们能够拥有很多东西的时候,我们最想找回的就是那份童真。所以我说这是送给‘小朋友’的书,是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够返老还童,是想表达大家看这个书开心就好了,没有疑问,当所有的疑问都可以随着时间可以随机找到答案就好了。”
遇见《仿佛》 遇见不一样的人生
签售开始后,钟书阁内排起了长长的的队伍,从环幕阅读大厅延展到外面,抬眼望去见不到尾。很多人手上拿的不只有一本书,三本都是少的,有些人甚至一签就是签五本,他们除了为自己签,更多的是帮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签。
“韦董,您好,很高兴见到您本人。”只见一名读者除了要签名的书以外,也将手机递向了韦杰。当韦杰抬头一看,顿时笑了。原来,这名读者的手机屏幕上显示是金诚集团订阅号的主页面,可以看到此次活动的预告推文,尤其是韦杰的个人照特别的显眼,而在下方,他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文字输入框里,方便韦杰得知他的名字。
在众多读者眼里,《仿佛》这本书,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简单的话语蕴含着大人生智慧,关乎生命、关乎信念,这些文字直击人心。有人将它一读再读,有人写下连篇笔记,还有人把它比作职场版的“《道德经》”,推荐给自己周围的人去阅读。
韦杰为《钟书阁》送上祝福
从上海的大隐书局,到宁波的上海三联书店,再到杭州的钟书阁,总有这么一群人,因韦杰和他的《仿佛》而聚集。每一次的汇聚,每一场的分享,都能触动每一个人的心弦。因为韦杰,因为仿佛,遇见不同的自己和人生,成为了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