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高珊珊)本市民政“十三五”时期标准化、信息化、科技工作发展规划日前发布。今年内,本市将全面启动“智慧民政”一期工程,并以此为核心,搭建市民政业务监管与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让市民能够通过手机、互联网,更加快捷地办理各项民政业务。
在当天发布的北京民政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了全面建设“智慧民政”的核心理念。“十三五”时期,本市民政部门将借助“云平台”“大数据”等技术,建设民政数据资源库,建成覆盖全市民政事业领域的标准化体系。今年,市民政局将全面启动“智慧民政”一期工程,以民政人口、法人、统计、空间地理四大数据库为基础,以数据核查比对平台、共享交换平台、业务协同平台、决策支撑平台、电子档案平台为应用,面向民政系统内部、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公众、研究部门、社会及商业部门,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民政数据服务;依托数据中心,建设民政全业务运行监管中心、民政信用信息归集与应用中心两个横向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实现其与养老与社会福利、社会组织监管、社会救助综合帮扶、社会事务管理等纵向业务管理平台的数据对接与工作协同。今明两年,本市还将对原有的养老与社会福利平台、社会组织监管平台、社会救助综合帮扶平台、社区与基层政权建设管理平台、军休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进行重新规划与整合改造。
近年来,本市民政部门不断引入新的科技手段,提高民政工作信息化、标准化,为市民提供更为便捷、完善的民政服务。
特别是在养老服务方面,本市民政系统先后投资约2650万,规划建设了覆盖养老助残卡、高龄津贴、服务商管理与服务等40余项管理与服务事项的全市统一的养老信息化平台,初步实现全市养老优待(证)卡业务办理、高龄津贴发放、孝星评选等业务工作的信息化管理。5年来,该平台汇集涉老数据信息超过7000万条,初步搭建了本市老年人口基础信息、养老服务机构法人信息、养老服务从业人员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和各类养老业务数据库。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累计制发北京通-养老助残卡237万张。通过该卡已向全市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补贴14亿元,提供居家养老服务2800万余次,消费13亿元。仅今年二季度,全市就有157万左右的老年人持卡享受免费乘地面交通优待,季度刷卡约1亿人次。